专业提供论文发表咨询,国际出版,专利申请,英文期刊投稿咨询,SCI,SSCI,EI源刊,A&HCI,SCOPUS等高端学术咨询服务

推荐好友
扫一扫,关注最新学术知识和资讯

扫码关注公众号

职称驿站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官方微信号
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少数民族问题研究论文发表流程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人力资源论文发布时间:2013-05-17 14:45:08浏览:

  论文摘要 人口较少民族是人口在30万以下民族的统称。当前,我国的人口较少民族有28个,169.5万人。新中国建立后60多年里,我国的人口较少民族研究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尤其是第个三阶段,即2000年以后人口较少民族研究获得大发展,成果丰硕。但是,从总体上看研究还不成熟,一些基本的问题至今尚未完全理清,人口较少民族学的学科建设进展缓慢。

  论文关键词 中国民族 人口较少民族研究 民族学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人口及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很不均衡,其中人口30万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大多地处祖国西部的边远山区,发展滞后,总体贫困。近年来,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人口较少民族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也引起了学术界的较多关注,人口较少民族研究得到大发展,成果丰硕,民族学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人口较少民族学已初露端倪,但是,从总体上看研究还不成熟,一些基本的问题至今尚未完全理清,人口较少民族学的学科建设更是进展缓慢。现就以下几个问题作一初步地梳理与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人口较少民族”一词的创立及应用

  “人口较少民族”意为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1981年,马启成在《保安族——中国穆斯林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一文中,指出“保安族是我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民族中人口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目前只有七千四百余人。”较早的从“人口较少的民族”的角度研究我国的少数民族——保安族,对人口较少民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钟赫1989年发表了《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概况》一文,提出“人口较少民族”一词,并解释道:“是指人口10万以下民族,我国有26个,分布于11个省区。”还指出人口较少民族在社会发展、经济类型、语言、宗教信仰、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与特点;呼吁党、政府及学术界对此类小民族给予应有的重视。据查,这是本人所见到的公开提出“人口较少民族”一词又予以界定的最早文献,在该学术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但遗憾地是,在整个九十年代,并没有引起政界、学界的更多关注和重视。

  2000年7月,由国家民委领导,费孝通教授担任学术顾问,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共同组成的“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根据199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将我国人口数量在10万以下的22个少数民族界定为“人口较少民族”。这22个人口较少民族分别是珞巴族、高山族、赫哲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门巴族、乌孜别克族、裕固族、俄罗斯族、保安族、德昂族、基诺族、京族、怒族、鄂温克族、普米族、阿昌族、塔吉克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接着国家民委办公厅先后两次发出了关于开展“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查研究”的通知。自此以后,“人口较少民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被我国学术界和政界用来专指上述22个少数民族。

  在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导下,2005年国家民委制定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并在8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规划》指出:“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在10万人以下,总人口63万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统称人口较少民族。”2011年6月,国家民委联合其他部门编制出台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进一步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和广度。这部《规划》所规定的“人口较少民族”不再是指总人口10万以下的民族,而是进一步把人口上限扩大到30万。这就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增加了6个民族,即锡伯族、仫佬族、达斡尔族、柯尔克孜族、景颇族和土族,使人口较少民族总数上升到28个,总人口达169.5万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自2000年以来,在专指我国人口在10万或3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的词汇中,“人口较少民族”被社会各界使用的频率最高和应用的最广。

  二、人口较少民族的统称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人口在10万以下民族的统称上,有不同看法或争议。除了上文的“人口较少民族”这一统称外,还有学者冠以“小民族”、“小族群”、“小小民族”、“少小民族”、“弱小民族”之称。其中,除“小族群”与“小民族”在内涵上有一定的区别外,其余的统称与“小民族”没有实质性区别。之所以冠以“小民族”之称,何群解释道:“前苏联和一些国家的民族学界的相关研究,在20年前已出现‘小民族’用法”,“这些民族的文化特点和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生存发展问题具有极强的同质性。”“在关注小民族生存发展问题和实证研究时,以10万人口以下作为“小民族”划分标准,基本上反映了小民族人口数量‘少’、传统文化相对简单的特点。”“根底不深,人数又少”。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姜永兴、费孝通、闫丽娟、郭殿雄、何玉芳等一些学者都基本持此观点。近年来,另有学者不赞成使用“小民族”,而主张“小族群”的统称。李林解释道:“第一,目前学术界开始使用的‘小民族’概念,实际上还不是一个科学的定义,其涵盖面也比较窄。”“小民族”的概念不能涵盖“未识别群体”,而“小族群”则可以避免这一问题。“第二,从国内外政府和学术界的用法来看,‘族群’越来越多地用来指少数民族,‘民族’则越来越多地指具有或者有资格具有国家地位的族群、多族群共同体或者人们共同体。”“第三,从性质上看,族群强调的是文化性,而民族强调的是政治性。”所以,李林认为用“小族群”来具体指代人口在10万以下的民族和族群比较合适。上述所有“统称”,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个人认为它们都存在一个较大缺陷,就是在民族或族群前加有“小”字。“小”确实能反映出这些民族或族群人口少、传统文化相对简单的特点,但“小”的字义本身又带有某种“轻视”之意,所以,有时也不免让人存有一种固有的“大民族主义”之嫌;相比较而言,在民族前加“人口较少”其词性更显中性,不会让人产生任何歧义,又能恰当地反映出这些民族“根底不深,人数又少”的特点,所以用“人口较少民族”可能更适当。

  三、人口较少民族研究阶段的划分

  人口较少民族作为我国民族中的一个独特族群,其研究阶段,目前尚未有一个明晰地划分,本文试将其分为改革开放前、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2000年以后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基本属于民族识别、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和单一民族研究阶段。费孝通、林耀华等老一辈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初步地探讨和研究了我国各个民族的社会形态、历史演变、婚姻制度、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等一些问题,尚属于基础性研究,研究还比较零碎和分散。1979年,当我国第56个民族基诺族被划定后,标志着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基本完成以及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初步结束。在这一阶段,学术界还没有把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作为一个独特族群从总体上去关注和研究,但这些前期研究成果却为人口较少民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个阶段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口较少民族中的单一民族研究发展较快,成绩显着,但尤为重要的是这一时期以阮西湖(1985年)、姜永兴(1988年)、钟赫(1989年)和费孝通等为代表的一些学者以“小民族”或“人口较少民族”为研究对象,较早的对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从总体上予以考察和研究。应该说,他们是我国这一研究领域的先驱,其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标志着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研究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

  第三个阶段2000年以后,是人口较少民族研究的大发展时期,不仅单一民族研究继续得到迅速发展,而且总体研究较前有了飞跃式发展,表现为相关研究论文的数量成倍增长,也有专着问世,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入,涌现出一批专门从事人口较少民族研究的专家和学者。

  四、人口较少民族研究呈现出的特点

  (一)多种研究方式共同发展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2000年以后进入到一个黄金发展阶段。在研究方式上出现了单一民族研究、总体研究和个案研究等三种方式。“单一民族研究”是以某一人口较少民族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式,如《德昂族人口发展调查研究——现状、问题与思考》等。这是学术界对人口较少民族采取的最初也是最主要研究方式。据查,28个人口较少民族中,这类论文一些民族多则上千篇,少则一二百篇。豏自20世纪80年代始,我国学术界出现了对人口较少民族在总体上进行考察和研究的一种新方式,即总体研究,它是把一定人口数量(10万或30万)以下的所有或部分人口较少民族作为一个共同体而进行研究,如《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理论》等。这类研究在2000年以后有了大发展,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也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据查,这类文章已有600多篇,而绝大多数都是2000年以后发表的。丰个案研究是把某一个或某一地区的人口较少民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最终反映、揭示或解决人口较少民族中的一些共性问题。这应该属于单一研究与总体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混合式研究,如《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政策扶持实效中出现的新问题——以云南省保山市布朗族、阿昌族与德昂族为例》等。近些年这种研究方式深受学者青睐。豑

  (二)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入

  自2000年以来,学术界对人口较少民族问题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人口较少民族研究处于一个黄金时期。具体表现为:首先,研究广度大大扩展。研究领域已扩展到了人口较少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和生态环境。其次,研究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尤其是经济领域,很多学者从特色经济、旅游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城市化以及政治学、人口经济学等角度深入分析了人口较少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在文化领域,学者们更多地关注和研究到文化的变迁、保护、传承及发展,语言文字的调查、整理、抢救、保护及发展,原始宗教的社会功能变迁等课题。

  (三)研究深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新中国建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早日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中央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包括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建立相应的地方自治行政区。但我国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构成和社会历史文化十分复杂,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之前任何机构或个人对我国繁多的民族尚未进行过全国性的调查研究。所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费孝通、林耀华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专家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我国的少数民族作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并在其基础上国家基本完成民族识别工作,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也相应地取得了一些成绩。文革时期,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干扰,正常的学术研究工作很难开展,人口较少民族调查研究工作也基本处于荒废状态。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人口较少民族研究工作也重新启动,并取得了新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提速,长期以来地处边远山区发展滞后的人口较少民族开始受到中央的高度关注和重视。2000年,在国家民委的领导下,以费孝通为首的一批学者和专家开始对我国人口较少民族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这次他们把我国人口(以1990年的人口为准)在10万以下的22个少数民族,不仅逐一作了调查研究,还在总体上予以研究,并形成研究报告,此次研究的针对性强且面广度深,可谓空前。这次调查研究也成为人口较少民族研究的典范,标志着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研究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紧接着国家民委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开展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查研究”的通知;2004年底,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人口较少民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台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加大扶持力度;2005-2012年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各界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关注和研究。近些年很多学者和专家纷纷撰文,从不同角度调查、分析、探讨、研究人口较少民族问题,一时间在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研究人口较少民族的热潮,至今方兴未艾。

  (四)研究发展不均衡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变革和快速发展,相应的学术界探讨和研究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文章很多,甚至有专着出版,而关于政治、生态环境类的文章则较少;即使在同一领域的不同方面的研究发展也是不同的,如在文化领域,关于文化或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类的论文就比较多,而关于宗教信仰的文章比较少。28个人口较少民族各民族的研究也是不均衡的,据查有些民族的研究论文多者上千篇,少者仅一二百篇。豒可见,人口较少民族各研究领域和各民族的研究力度及关注度差别较大,有待平衡。

  (五)研究的核心是“生存与发展”问题

  当今世界的每一个国家或者民族无不受到现代化的冲击和影响,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国内各民族都不同程度地开始了自己的现代化进程,这给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既带来了极大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生存与发展”是一个民族历来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始,我国学术界对人口较少民族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如何面对和解决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现代化对人口较少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冲击和影响的加大,引起各界对这一现象的极大关注,很多学者从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保护、发展与变迁,政治权利的保障与维护,扶贫与开发等角度围绕人口较少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展开论述或探讨,一时间此类研究论文大量涌现,估计占到了人口较少民族研究论文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关专着也已问世。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生存与发展”问题一定是人口较少民族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也必定是社会各界关注人口较少民族的焦点问题,同样也是人口较少民族研究的核心问题。

  五、尽快建立人口较少民族学

  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近十多年,人口较少民族研究成果丰硕。当前,关于人口较少民族的理论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基础性的调查研究成果也已十分丰富,更可贵地是有一批专门从事人口较少民族研究的学者和专家,且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另外,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日益重视,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可以说,建立人口较少民族学的条件已经成熟,但学科建设的进展却很是缓慢。人口较少民族学是民族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在我国是指专门研究人口数量在3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或部族的问题,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在现代化背景下人口较少民族或部族如何生存与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学的建立,有利于人口较少民族研究的深入发展,更好地为国家制定和出台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与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和智力支持。

  人口较少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多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华民族的复兴,有赖于人口较少民族的复兴,人口较少民族的复兴需要人口较少民族研究的强大智力支撑;只有不断地加强和完善人口较少民族的研究,逐渐解决人口较少民族生存与发展中的一个个难题,才能促进人口较少民族的科学发展与复兴,从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少数民族问题研究论文发表流程》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论文发表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少数民族问题研究论文发表流程

文章地址: http://www.zhichengyz.com/lunwen/guanli/renli/23061.html

我们的服务
  • 稿件预审

    快速预审、投刊前指导、专业学术评审,对文章进行评价

    立即咨询
  • 润色编辑

    校对编辑、深度润色,让稿件符合学术规范,格式体例等标准

    立即咨询
  • 学术翻译

    适用于语句和结构尚需完善和调整的中文文章,确保稿件达到要求

    立即咨询
  • 文章查重

    数据库包括:期刊、文章、书籍、会议、预印书、百科全书和摘要等

    立即咨询
  • 期刊推荐

    让作者在期刊选择时避免走弯路,缩短稿件被接收的周期

    立即咨询
  • 稿件格式修改

    根据目标期刊格式要求对作者文章进行全面的格式修改和调整

    立即咨询
  • 协助提交稿件

    帮助作者将稿件提交至目标期刊投稿系统,降低退稿或拒稿率

    立即咨询
  • 投稿附言指导

    按照您提供的稿件内容,指导完成投稿附信(cover letter)

    立即咨询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