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提供论文发表咨询,国际出版,专利申请,英文期刊投稿咨询,SCI,SSCI,EI源刊,A&HCI,SCOPUS等高端学术咨询服务

推荐好友
扫一扫,关注最新学术知识和资讯

扫码关注公众号

职称驿站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官方微信号
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塔里木盆地新发展管理措施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地质论文发布时间:2017-12-02 13:32:59浏览:

   文章是一篇地质类论文,主要讲述了塔里木盆地环境历史变迁事项要点信息等等。本文选自:《地质与资源》,《地质与资源》为作者服务的办刊宗旨,跟踪地质学世界前沿问题,全面反映地质调查工作的最新成果,同时充分报道国内外地质与资源研究领域的现状、水平、发展趋势,面向广大从事地质科研、生产、教学及管理人员。

地质与资源杂志投稿论文

  摘要:在塔里木盆地南缘也是以暖湿为特征,反映了全球宏观背景条件下区域的一致性特征。自然界为生物和人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这时随着生产工具的进化(青铜时代),人类获取食物的能力大大加强,沿河而下,进入各河流的中下游地带(塔克拉玛干沙漠)垦荒、猎狩,生存空间扩大。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地质工程,地质应用,地质论文

  110ka来环境变化的沉积记录

  近年来我们在南疆多处采集了不同地质剖面的样品,并根据文献[1,2]提出的孢粉A/C(Artemisia/Chenopodiaceae)值、地化元素综合干湿指标以及有机14C的样品测定后,再以最小二乘法计算出剖面的平均沉积速率,以此对剖面进行年代插值,其结果与14C数据相互验证,分析了地球化学元素、孢粉、碳酸盐稳定同位素含量的变化[3~5]。现以南疆博斯腾湖沉积剖面分析的综合结果(图1),结合其它剖面成果,将10ka以来南疆自然环境变化分出以下6个阶段:11.0~10.0kaBP,此期中δ18O、δ13O以及CaCO3降至全剖面的最低值,代表了一次强烈的降温事件。

  此时δ13C降低可能与湖面冰冻时间增加,导致湖水与大气CO2同位素交换程度的降低有关。它很可能是末次冰消期“新仙女木事件”的反映。此时地层中发育碳化层,而A/C峰值的出现及与前期明显增高的孢粉浓度和C值,暗示了相对湿度的增加或者降水与蒸发状况的改变,有利于荒漠植被发育。l0.0~9.0kaBP,δ18O、δ13O以及CaCO3平均值显着增高,气候总体特征较前显着变暖。在9.4kaBP,δ18O及δ13O分别增至全剖面的最高值和次高值,而A/C值与C值却大幅下降,孢粉浓度最低只有8粒/g。

  这是一次暖干期。自9.0kaBP开始,δ18O、δ13O值降低,至8.8kaBP前后达到一谷值反映了气候由暖转冷的突变性特征。此时,A/C值和C值有小幅上升,地层中发育碳化层(8260±300aBP),代表了相对冷湿的环境特征。8.0~7.0kaBP,本期中δ18O、δ13O以及CaCO3又同步上升,在7.5~7.0kaBP到达峰值。而A/C与C值却在低值水平波动,孢粉浓度只有8~25粒/g。表现为暖干事件。在7.0~6.0kaBP之间,δ18O、δ13O两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δ13O降低的幅度明显小于δ18O,很可能是全新世大暖期的反映。此时温度上升,空气湿度增大,相应地,A/C值与C值从7.0kaBP前后开始增加,至6.0kaBP左右到达最高值,孢粉浓度此时也升高至215粒/g。这是全剖面唯一的最为显着的暖湿期(气候最适宜期)。其它研究也表明此时为一显着的暖湿期[6]。5.0kaBP之后,δ13O出现一小峰值,而δ18O以及CaCO3含量却呈现下降趋势,反映气候转冷。后期A/C值及C值明显升高,孢粉浓度增至100粒/g,地层中发育炭化层,有利于荒漠植被的生长。在普鲁剖面为一生草层[7]。

  4.0~3.0kaBP,δ18O、δ13O以及CaCO3皆呈现高值,孢粉平均浓度A/C值和C值下降。体现了暖干的环境特征。在距今3.0~2.0kaBP,δ18O、δ13O以及CaCO3同步降低,而C及A/C值却有所增加,孢粉浓度增至66粒/g,沉积剖面中出现较厚的炭化层。在策勒县达玛沟剖面中发育粘土沉积[4]。

  表明这一时期相对的冷湿。在欧洲称之为“新冰期”。距今2.0~1.5kaBP,气候再次转干,达玛沟剖面出现河流相的细沙与薄层的亚粘土互层的沉积[4]。在1.5kaBP前后,δ18O、δ13O降至全剖面的第三低值(图1),虽然CaCO3、C及A/C值变化不明显,但孢粉浓度猛增至135粒/g,反映存在着一个短暂的冷湿期。在1.0kaBP左右,再次趋于暖干,δ18O、δ13O以及CaCO3同步呈现小峰值,而A/C值平均仅为0.2,孢粉浓度只有1~8粒/g。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达玛沟剖面中在这时首次出现风成的灰黄色细沙,并且自960±70aBP后,剖面沉积完全为现代风沙[4]。

  近800年来,塔里木盆地南缘气候总趋势是继续变干。但在约630±80aBP后为一湿润期,这一点在策勒县塔格勒剖面孢粉及沉积地层学资料中反映的很清楚[5]。此后,在200aBP前后又有一个短暂的湿润期,地层中发育了滞水环境的泥炭层(仅5cm)。之后剖面中主要沉积的是风成沙。

  表明此地区的干旱化进一步加剧。塔里木盆地南缘环境演变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青藏高原在第四纪早更新世已大面积的抬升到3000m,特别是中更新世末期以来隆起至4000m,使得输送高度在3500m的来自印度洋的湿润西南季风不能进入新疆,同时东南季风也难以到达,塔里木盆地出现了第四纪沙漠。这是塔里木盆地环境演变的大背景。二是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新疆地区气候演变的模式有别于东部季风区。除全新世大暖期中两者同步外,其演变模式是暖与干、冷与湿的配置,而不是暖湿、冷干。换言之,在新疆寒冷期相对湿润,温暖期相对干燥。这是其气候演变的特殊模式。三是气候虽然有过多次的波动,但冷湿期愈来愈短,暖干期愈来愈长。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变干[3]。

  2社会兴衰的历史记录

  据我们的调查、历史记录以及文物古迹的分布情况[8~10]①,现以塔里木盆地南缘部分流域为例(表1),可将此地区社会兴衰的历史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在6500~10000aBP前,塔里木盆地南缘已出现人类活动。目前所发现的早期遗址主要分布在山前地带的河流阶地上,证明山前的草原地带是早期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①。例如:尼雅河上游的纳格日哈、乌鲁克萨依以及克里雅河上游的康苏巴什勒克处石器遗址(表1)。

  那时的古和田人利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进行着简单的生产劳动。4000~3000aBP前后,各原始聚落相继进入青铜器时代①。金属工具的使用,实现了生产力的飞跃发展,人类有更强大的力量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活动空间更为扩大,交往更加频繁,并开始顺河而下,在适宜种植的河流下游地区采集、狩猎、生殖繁衍,建立了沙漠中的绿洲城国,形成绿洲文明的发展。公元前3世纪左右,塔里木盆地南缘现今沙漠的中心地带已建成数十个城邦,较大的有于阗、精绝、戎卢、弥、渠勒、皮山[11]。从出土的文物可以肯定,这时已是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并重发展的生产经济。精致的木器、陶器、毛纺织品等反映了手工业也很发达。

  公元前2世纪,在张骞通西域以后,西汉王朝开始经营西域。汉朝在乌垒(今轮台策大雅)设西域都护府,代表中央政府管辖西域各地军政事务。汉朝统一西域后,密切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引入了中原地区耕作、灌溉和金属冶炼技术,并且社会相对稳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社会环境,生产迅速发展。农业已相当发达,修渠筑坝,引水灌溉,种植了多种水果、蔬菜、粮食作物[11]。至公元3~4世纪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于阗国已成为当时塔里木盆地4个主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公元3~6世纪,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大地烽烟不断,长期分裂,对西域的管理和统治削弱。各种政治势力在此地区争雄,但都没能维持较长时期的稳定局面。虽然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但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生产和环境,很多邦国在此时被废弃。如:喀拉敦(表1)、楼兰、海头、精绝、阿孜吾加木、克孜勒塔木等[9,10]。公元7世纪中叶,唐王朝统一了西域。社会安定,生产飞速发展。在经济的带动下种植业、畜牧业、手工业以及佛教的建筑、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进一步繁荣。这是塔里木盆地南缘文明辉煌灿烂时期。大批邦国和佛教寺院在这一时期兴旺发展。

  公元9~10世纪,安史之乱以后,唐朝中央政府衰落,逐渐失去对西域的控制,西域也再一次陷入分裂割据。先是吐蕃政权乘虚而入。其后,喀拉汗王朝征服于阗,对此地区进行统治。战乱纷争,不少古绿洲消失。如:丹丹乌里克、乌曾塔提、铁提克日木、哈得里克等遗址(表1)。13~17世纪,元明时代。战乱频繁,政局不稳,经济文化受到破坏。如:卡拉沁古城(表1),特英木古城,德日瓦孜里克古城等都被废弃[10]。

  3人地关系变迁的耦合过程

  结合塔里木盆地南缘人文与自然变迁的记录,此地区人地相互影响的演化过程如表2。6.0~10kaBP气候有几次冷湿、暖干变化的交替。处于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主要居住在河流出山口的洪积台地上,在山前草原带以狩猎、采集野果为生,利用大自然的成果。4.0~6.0kaBP即冰后期的气候最适宜期,这时的孢粉平均浓度是10ka以来最高的(图1),表明自然环境特别适宜动植物的繁衍。

  如果没有气候最适宜期这一大自然环境背景,只掌握简单生产工具的人类很难在已经沙漠化的塔里木盆地中心生存。2.5~4.0kaBP即全新世中晚期,随生产工具的进一步改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驾驭自然的能力大大加强,活动范围迅速扩大,虽然气候不断的变干,但3kaBP年左右的“新冰期”引起的气温下降,气候较为湿润。骡、马的使用,铁器的出现使人类有更强大的力量改造大自然,并能面对较为严酷的自然环境。畜牧业、农业生产也已达到相当的水平,有十分简单的社会管理机构。

  公元前3~6世纪,这时已不同于早期,气候的干旱使得水量减少。从《禹贡》和《山海经》等书中可知,此地区北部在2000多年前就有流沙[12]。但前期政通人和,社会稳定,形成众多的邦国。同时人类能够在此生存,生产工具的飞跃发展也是重要的因素。

  生活在河流周围的人还是充分发展自己的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后期战乱不断,在政治、军事的角逐中,经济、文化生产发展缓慢,人民不能安居乐业,很多邦国受到破坏,留下片片残破的废墟。公元7~9世纪,气候上为一个短暂的冷湿期。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后最为兴盛的唐王朝时期。经济繁荣、事业昌盛、社会稳定,在很多古遗址中都发现了灌溉用的渠道。人类的经济和社会交往更为频繁。从目前所获得的资料看,很多古遗址群的规模都相当大(表3)。反映出当时的自然与人文环境都比较适合人类的生存发展。

  公元10~12世纪,干旱达到小高峰。在策勒县的达玛沟山前河流剖面中,河道已全部被风沙填埋。风沙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同时战争不断,社会不稳,民不聊生,出现割据局面,多种势力在本地区有过尖锐、剧烈的冲突,很多邦国消失。公元13~19世纪,虽然有几次小的气候湿润期,但总趋势是气候更进一步变干,水源补给不足,沙漠扩大。同时生产工具的发展,使人类有了更为强大的改造大自然的能力。

  他们砍伐森林,垦殖土地,引水灌溉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策勒县附近的老达玛沟遗址在19世纪废弃(表1)。1997年我们在该地考察时,仍能见到沙地上随处散落着红色的陶片。但黄文弼先生在其的《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所述的“西南东北一线,绵延约数里,房屋虽已毁败,但审其痕迹,街衢巷陌尚可辩识,中有大道一条通向东北,显然为一旧城镇之残迹……”[15]等景观已大部分被沙漠所掩埋,很难辨认。早期建筑所用的木料已被当地居民做为燃料拉走。

《塔里木盆地新发展管理措施》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论文发表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塔里木盆地新发展管理措施

文章地址: http://www.zhichengyz.com/lunwen/jianzhu/dizhi/35075.html

我们的服务
  • 稿件预审

    快速预审、投刊前指导、专业学术评审,对文章进行评价

    立即咨询
  • 润色编辑

    校对编辑、深度润色,让稿件符合学术规范,格式体例等标准

    立即咨询
  • 学术翻译

    适用于语句和结构尚需完善和调整的中文文章,确保稿件达到要求

    立即咨询
  • 文章查重

    数据库包括:期刊、文章、书籍、会议、预印书、百科全书和摘要等

    立即咨询
  • 期刊推荐

    让作者在期刊选择时避免走弯路,缩短稿件被接收的周期

    立即咨询
  • 稿件格式修改

    根据目标期刊格式要求对作者文章进行全面的格式修改和调整

    立即咨询
  • 协助提交稿件

    帮助作者将稿件提交至目标期刊投稿系统,降低退稿或拒稿率

    立即咨询
  • 投稿附言指导

    按照您提供的稿件内容,指导完成投稿附信(cover letter)

    立即咨询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