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提供论文发表咨询,国际出版,专利申请,英文期刊投稿咨询,SCI,SSCI,EI源刊,A&HCI,SCOPUS等高端学术咨询服务

推荐好友
扫一扫,关注最新学术知识和资讯

扫码关注公众号

职称驿站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官方微信号
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教育技术论文发布时间:2019-07-13 11:19:02浏览:

   教育职业倦怠是职业倦怠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同样缓解教师倦怠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它不仅需要社会各界、各阶层的广泛关注,还必须在学生和教师个人层面上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学校办学和管理现状,为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山西教育

  《山西教育》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身心耗竭状态或是一种心理枯竭的现象。

  教育职业倦怠是职业倦怠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性的职业、肩负教书育人使命的职业,面对着工作、家庭、社会舆论、教育改革、学生个体差异越來越大等的压力,容易让自己放松紧绷的神经而产生的身心上的疲惫感,对自己的工作对象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对自己的本职工作采取消极的态度,甚至产生“自己在工作中无能为力”的挫折感。教师这种针对职业的疲惫感、挫折感 ,就是职业倦怠。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前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古瑞说过:“一个重大的新的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学职业,倦怠的感受正在打击着无数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们,教师们已在逐渐放弃他们的专业工作。”在信息化不断发展及教育体制不断变革的今天,尤其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之后,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

  (一)普遍现状

  根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68所城乡学校的2292名教师进行的检测结果表明,约有50%的教师存在心理障碍,远远高于我国一般人群中存在心理障碍人数20%的比例。在珠江三角洲地区,58.5%的教师感到“工作很累”;26.3%的教师表示,如果能获得其他行业的职位,愿意放弃教师职业;如果能获得更高的收入,51.9%的教师会离开讲台。另一项来自2015年对河南省部分教师的职业倦怠调查中,有以下一些数据:关于教师情绪衰竭维度,88.2%的教师感到自己每天工作后筋疲力尽;关于教师去个性化维度,61.4%的教师不愿意主动和领导交流或汇报工作,45.5%的教师选择逃避,“希望重新换一个部门或者年级上班”;关于自我效能感,88.5%的教师认为教书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有机会愿意换份职业,58.6%的教师认为“自己每天都在忙碌,又觉得什么都没做好。这些数字触目惊心,我国的教师面临巨大的职业压力,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二)本校现状

  教师职业倦怠在我校许多教师身上都有所表现。如:个别教师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总以各种理由迟到或早退;部分教师对待问题学生缺乏应有的耐心,简单粗暴;对学校安排的公开课、竞赛任务,认为是给自己找麻烦,不愿意接受;要求撰写业务学习笔记,下载敷衍;对学校布置的突击加班任务,不愿接受;不愿在教学方式中作出新的尝试,不想参加课改实验……教师的这些表现,不仅影响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拦路虎。

  三、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结合本校教师实际情况,试对教师职业倦怠进行成因分析。

  (一)教师职业倦怠来自自身因素

  1.健康因素。教师的工作地点主要在教室和办公室,非坐即站,户外活动少,教师的体能就会逐渐下降,在工作中易产生疲劳,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疲劳而造成工作效率打折扣,从而引起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导致厌烦自己的工作,产生倦怠情绪。近年来,我校教师的学期全勤率仅有35%左右,缺勤主因是病假,每学期还至少有一位以上的老师因病原因请超过一个月以上的病假。

  2.心理因素。教师之间,由于教育教学水平不同、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不同、人际交往和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不同,总存在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异。比如教学能力稍弱且心理承受力较差的教师,每次检测成绩出来,都相对落后,容易产生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自我质疑,进而影响自己的积极工作态度,降低成就感而形成职业倦怠。一些教师,限于自身水平问题,无暇兼顾学习提高,无法吸收更新自己的教学认知体系,久而久之,产生“跟不上”的心理 ,对自己的知识水平的不足感到自责,常质疑自己的能力而引发职业倦怠。

  3.职业愿景因素。从学生时代到教学生时代,一开始总是带着憧憬。想着孩子们的乖巧,想着传道解惑,想着桃李满天,想着备受尊重。入职后,发现并不如自己的预期,孩子们的教育很复杂,孩子的个体差异明显而致接受知识的能力参差,教育大环境导致细微的教育问题也会给社会或家长质疑。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会使教师感到失望而丧失工作的动力,产生职业倦怠。

  4.成就感因素。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是一个长期过程,学生的教育培养不可能立竿见影看见效果。现实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少学生“不听话”,教师花费了苦心却效果难以显现。长期的工作而看不到效果,教师难有成就感,也容易丧失对职业的兴趣。

  5.家庭因素。教师在学校从事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大量付出自己的体力、脑力、情感。回到家里还要处理家务,照顾家人,让许多教师感到体力不支,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整天和学生打交道,有些教师难免将工作中负面情绪带回家中,对家人大发脾气,牢骚满腹,影响家庭和睦。更有少数家人,不理解教师工作,不愿意让其“为别人的孩子拼命”,为了家庭团结,一些教师尤其是女教师宁愿选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贤妻良母足矣。

  (二)教师职业倦怠来自各方压力

  1.社会压力。自古以来,社会上对教师职业的要求,期待教师不仅能传授知识,还应教授做人的道理。但是,社会将教育的责任单方面转嫁给教师,忽略其他环境因素对学生的成绩、成长的影响,只强调教师的责任重大,无疑会给教师在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我们经常看到的事实是,某所学校出现了教师师德问题,比如体罚学生问题,整个社会就会热议讨论,甚至发展到最后出现攻击所有教育工作者师德问题的现象。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职业的要求,促使教师必须承受着比普通的社会成员更大的心理负担、精神负担。很容易使教师形成职业倦怠。

  2.学校压力。以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比较单一,教师只需一心一意处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即可。随着规范办学、规范教育行为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校的各种评估工作层出不穷,自然,迎评的准备工作也要分配给教师承担,评估不能出错,教师的准备工作必须精益求精;一些本该政府部门承担的工作也分摊给学校负责,这些工作往往涉及学生的根本利益,在处理过程中同样要小心翼翼。额外的负担,使教师本身就多的工作量更加繁重,导致教师身心疲惫。

  3.家长压力。部分家长不能够认识到学生成才的目标,对老师的要求过于苛刻。如果学生的表现与期望出现差距,则将责任都归咎于教师,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压力。曾经有这样一位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时,对老师说,“请您严格要求孩子,不听话的打他也没关系”,然后,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俨然孩子送到学校后就没自己的事。一次上课,孩子听课走神,老师刚好经过孩子身边,用书本轻轻拍拍孩子脑袋,用意为提醒孩子集中精神,家长知道后,跑到学校大吵大闹,说老师打了他的孩子,要求老师必须道歉。这件事,给老师带到很大的负担,给该位教师的之后的教育工作也带来巨大的困惑。

  4.学生的压力。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思想的王国,其思想行为、习惯、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各不相同且不断变化,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不断调整教育教学生方式、方法,必须在面对不同的学生的同时,寻找其共性,尊重其个性,而且还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人,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回避的压力。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学生较多,家庭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的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思想问题,都给教师带来了难以排解的长期压力。

  (三)职业倦怠来自学校管理制度

  一些学校,管理制度脱离教师实际,伤害教师尊严,使教师的心理情绪受到影响,在缺乏关心的工作岗位上,容易产生抱怨与逆反;又或者,学校的管理制度缺乏公平公正,制度管理中不能一碗水端平,也会让教师因得不到公平的待遇而对工作产生抵触心理。这些,都让职业倦怠漫延。

  (四)职业倦怠来自于评价与晋升机制

  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方式比较片面,只看重表现突出的老师。大多数的教师虽然也在努力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受到上级表彰的机会可能轮不到他们身上。许多教师也意识到这一点,认为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可,于世无争,不知不觉间滋生了惰性,失去了工作的激情和理想,不再有成功的追求。还有一些学校,用单一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素质进行考核,比如一些学校用“末位淘汰制”,只通过教师的考试成绩来考察教师的能力,使教师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丝毫不取懈怠,在神经长期紧绷的状态下,教师易产生疲劳和敏感等现象,进行产生负面情绪。

  四、职业倦怠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说过:“某种兴趣是一切有成效的工作的前提条件。”由此可得,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向上的态度、高亢的工作兴趣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对于广大的教师而言,良好的教学成效的必要前提就是教师教学热情和工作兴趣。然而,近些年不断加重的“疾病”------教师职业倦怠,降低了教师的工作热情,还使教师丧失工作兴趣,影响到教师队伍正常生活及工作,而且让学校政令不畅通,正常教学秩序受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出现重大不和谐因素。所以,从教育角度出发,克服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十分必要。

  五、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同样缓解教师倦怠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一)调控外部大环境,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1.让认知回归理性,增加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同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理应得到社会的尊敬。一方面应营造尊师重教的观念,另一方面应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对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育人工作,少一点抱怨,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质疑,多一点支持。教师毕竟是一种职业,从事该职业不可避免有疏漏之处,从事该职业者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教师行业或从业者出现一些问题,媒体应理性、公正看待,不能为追求某种效益而把个案扩大、夸大,“妖魔化”教育、“污名化”教师。将不信任与师生关系挂起钩来,与全社会都极为尊崇的师德大爱搅在一起,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更让教师本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失去信心。

  2.创造条件与激励相结合,提高教师成就感

  不可否认,各级部门越来越重视教育,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教师的经济待遇对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距离《教师法》中“规定教师工资待遇不得低于公務员”的规定仍有差距。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物质鼓励是缓解职业倦怠的必要措施。对教师这一职业也不例外,按《教师法》提高教师的待遇,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有益的手段。

  对于学校而言,在校内形成激励机制,对提高教师成就感也大有帮助。改革学校内部的分配制度,力求校内分配公平合理;改革学校内部评优评先制度,增加教师情感上的满足感;满足了教师情感、发展、成就等较高层次的需要,对提高教师的成就感和认同感,防止职业倦怠的出现有好处。

  3.注重教育教学实际,为学校工作“减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然而,如今教师们们的工作并不是那么单纯。许多行政部门都可以向教育安排工作,例如学籍、计生、办理学生保险、医保工作、安全工作、为各种名目繁多的检查准备迎检档案、各项评估的准备等等。这些工作都是教育教学之外的事务,有些工作是短期的,有些却是贯穿整个学期,加重了教师的工作。教师常常感叹,“时间都到哪去了”。这些“额外”的工作,往往标称 “不能出差错”,导致教师的思想负担百上加斤,“倦怠”,也由此而生。由衷地呼吁,让学校一心一意做教育,让教师一心一意对教学生!

  (二)调控学校内部环境,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1.关注中青年教师群体,为他们制定合理职业规划

  教师职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过程。美国学者费斯勒((Ralph Fessler) 把教师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1)职前教育阶段;(2)引导阶段;(3)能力建立阶段;(4)热心与成长阶段;(5)职业挫折阶段;(6)职业稳定和停滞阶段;(7)职业低落阶段;(8)职业退出阶段。根据一些研究表明,当教师处于职业挫折阶段、即教龄为6~10年的阶段时,最容易发生职业倦怠。在这个阶段,教师走到了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刚入职时的热情已经减退,新的教育观念没有形成,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没有得到适当的帮助,教育、教学工作上的挫折感会使他们的工作满意度逐渐下降,自信心降低,进而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为这部分属于中青年的教师搭建专业化平台,关注这个群体的发展,创造多一些符合自身的进修学习机会,提高其专业素质;让他们其中的佼佼者走上管理岗位,开阔他们的视野。持续的关注与激励,让中青年教师从迷雾中走出来,看到职业发展的方向,认真规划自己未来,重新定位起航。

  2.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与组织环境

  教师的工作离不开与人的交往,教师必须要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改进人际关系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要加强品德修养,使自己具备诚实、信任、善良、热情、谦虚等素质,要注意自己能力、特长、兴趣的培养。同时,要学会正确认识他人,遵循交往的原则,掌握交往的技能和技巧等。

  学校也要建立民主、开放、和谐的组织环境,让教师在校内感到舒适。比如采用民主开放的管理模式,比如为教师提供参与与决策学校管理的机会,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安全感,缓解工作压力,减少职业倦怠的可能。

  3.打造校园文化,优化教学环境

  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精神。教师是否能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找到家的感觉,产生一种归属感和敬畏的情怀,是缓解职业倦怠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研究表明:“学校归属感越强教师越倾向于具有较低的职业倦怠感,也就是说都是的学校归属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测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学校应建构一种积淀厚重、情理交融、充满活力、风貌独特、师生认可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长久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蕴。教師对校园文化的认可与接纳,自然而然让他对学校有了较深厚情感,乐于积极参与学校生活,乐于从事教学工作,乐于应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可能使教师的职业倦怠降低。

  (三)增强个人适应能力,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1.放松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感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然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然而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然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的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刺激反馈到人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就这样相互影响,逐渐升级增强。这时,增强个体的调节能力很重要。要求教师要学会及时调节情绪,可以采用诸如放松训练、转移注意、与人交流等方法。

  2.平衡工作与家庭关系,减轻生活困挠

  在北师大参加广州市卓越校长培训中,张渝鸿教授作了一个《最关注的教育问题》的小调查,50个答案中,接近30%的校长选择了“兼顾工作与生活”。在校长心目中,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对促进工作的投入非常重要。同样,这个观点也适合于教师。协调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具体办法有:夫妻双方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决策、充分交流;注重保持家庭生活与工作的合理界限;充分享受家庭生活的价值与快乐等等。

  3.合理流动,让教师队伍保持长期的活力

  一成不变,容易让人产生惰性与疲态。改变环境,特别是人文环境,在教师队伍中经常注入新鲜血液,让人员流动起来,对改变死水一潭的状况,让教师群体在合作中、交往中有新鲜感,大有好处。教师合理流动的方法有:教师调动工作;按政策进行教师短期交流;引入外聘人员到学校工作等等。

  职业倦怠不容忽视,无论是在身体健康上、心理健康上都会对教师本人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冲击。应对职业倦怠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教师应在关注教学的同时,多加关注自己的职业健康,保持良好心态。即便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情绪,不必过分担忧,只要学会适当的调节,可以逐渐消除职业倦怠带来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冰.上海市大、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4).

  [2]王博.影响教师职业倦怠因素及解决策略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3]李明军,王振宏,刘亚.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自我决定动机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03).

  [4]郑晓芳.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5](美)费斯勒.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M].董丽敏,高耀明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6]王晓玲.石家庄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职业归属感、职业倦怠现状及关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7]伍新春等.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的进一步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10).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论文发表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文章地址: http://www.zhichengyz.com/lunwen/jiaoyu/jishu/39190.html

我们的服务
  • 稿件预审

    快速预审、投刊前指导、专业学术评审,对文章进行评价

    立即咨询
  • 润色编辑

    校对编辑、深度润色,让稿件符合学术规范,格式体例等标准

    立即咨询
  • 学术翻译

    适用于语句和结构尚需完善和调整的中文文章,确保稿件达到要求

    立即咨询
  • 文章查重

    数据库包括:期刊、文章、书籍、会议、预印书、百科全书和摘要等

    立即咨询
  • 期刊推荐

    让作者在期刊选择时避免走弯路,缩短稿件被接收的周期

    立即咨询
  • 稿件格式修改

    根据目标期刊格式要求对作者文章进行全面的格式修改和调整

    立即咨询
  • 协助提交稿件

    帮助作者将稿件提交至目标期刊投稿系统,降低退稿或拒稿率

    立即咨询
  • 投稿附言指导

    按照您提供的稿件内容,指导完成投稿附信(cover letter)

    立即咨询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