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提供论文发表咨询,国际出版,专利申请,英文期刊投稿咨询,SCI,SSCI,EI源刊,A&HCI,SCOPUS等高端学术咨询服务

推荐好友
扫一扫,关注最新学术知识和资讯

扫码关注公众号

职称驿站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官方微信号
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再认识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思想政治论文发布时间:2019-10-26 09:55:14浏览: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社会活动或实践方式,具有高度自觉的政治意识、辩证反思思维和柔性教化与管理等特点。满足人的政治社会化需要是“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得以存在的合法性依据和本质要求,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借助“教育”方式实现的基本目标,教育主体的交往与互动是“教育”实践的根本前提。系统全面考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逻辑,有助于实现“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有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社会化;政治意识性;辩证反思性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9)010-0121-05

探求

  《探求》办刊多年来,主要突出党性特色,理论学术特色,实践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对当代中国重大理论实践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同时也反映具有党校、行政学院学报建设和教学特点的研究成果。获首届穗版优秀期刊提名奖。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项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方式,其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一词的表达,马克思主义者在不同的历史进程中有不同表述,“政治工作”“政治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相关概念的演变,反映了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与特点。目前“教育”与“思想”“政治”组合,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标准术语,具有时代意义,同时也体现了“教育”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与价值。当前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界定尚未统一,“教育”的具体内涵也未能得到全面理解。因而,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应有意蕴,阐明“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逻辑,将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的完善与发展。

  一、“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涵梳理

  不同于一般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具有其鮮明的独特性。目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研究视角多样、分层明显且存在差异。把握“教育”的已有研究现状,系统分析与比较已有观点,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有意蕴。

  第一,政治教育。由于“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具有的政治特性,人们常常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有多位学者从不同方面,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是政治教育的相关论点。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秦在东教授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角度,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要应该是政治教育,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容[1]。“教育”的教化与内化所具有的政治性,可追溯到“思想政治教育”一词产生之初。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被赋予政治教育的角色,存在合理性与价值性。但学界探讨“教育”于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教育时,相对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其他特性,缺乏对“教育”系统解读,这就需要进一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涵。

  第二,政治功能。有学者提出政治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最基本功能,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上有所作用。武东生、冯乐学者认为,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以改变思想提高觉悟为目的,采取多样形式与多种方法的活动。它是思想政治的“教育”,具有政治功能[2]。“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具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色,强调了“教育”所具备的政治功能。孙其昂教授也曾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特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功能[3]。“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色彩,存在于服务思想政治的需要之中。根据当前学界对“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界定可知,已有研究更多是从“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特定背景下所具有的特点出发,概括了“教育”所具有的政治功能,“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具有的其他特性未能系统论述。

  第三,有意识性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都是“有意识性的”,是自主性的,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与一般教育的“有意识性”有所不同。李合亮认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但后者作为政治教育活动更为显著,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社会与人自主地有目的性地进行阶级意识的活动[4]。“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有意识的政治活动,这也成为“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重要价值。金林南教授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教育相比,它具有更加高度的自觉性——政治上的“有意识性”,教育的“有意识性”一定是有条件的,即所展开的教育要故意去传播需要受教育者认同的价值观[5]108。“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意识性”更多地体现为政治自觉性,教育者有强烈的政治目的,所传授的内容具有意识形态性,旨在使被教育者有意识地接受并认同其价值观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与一般教育的“有意识性”有所不同,这需要进一步系统地探究“教育”的“有意识性”的本质及具体表现。

  第四,实践活动。在哲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中,教育常常被认为是一项实践活动,而“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有其类似观点。陆庆壬、张耀灿、陈万柏等学者都曾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教育”既指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一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体力的实践活动[6]。这更多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与内容的角度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内涵,体现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广泛性与多变性特点,强调了教育的实践性。

  由上可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研究范围广,理论性强,但也存在不足。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解读,往往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范畴、功能等角度进行探讨,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与“政治”的属性时,忽略其“教育”的本质。“教育”所具有的实践性、超越性、未来性等被忽视,“教育”所具有的思辨精神、艺术魅力被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政治性”所掩盖。另外,学界对“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涵义缺少批判性的认识,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重要性时,“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具有的特殊性没有得到重视;在注重借鉴多学科的内容与方法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的范畴没有得以厘清。此外,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一词概念的演变史得知,“教育”因其自身优点使得其与“思想”“政治”相结合,组成“思想政治教育”一词,这就需要进一步认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拟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尝试全面系统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进行分析,厘清“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有的意蕴和价值,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二、“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有意蕴

  从“思想政治教育”一词的提出背景可知,“思想”和“政治”在已有的条件下借助“教育”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特定领域里,不可避免地带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政治意识性是“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具备的本质特征;辩证反思性是“教育”在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下的客观要求;柔性教化与管理是“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优势。

  1.政治意识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借助教育的形式来传播思想意识和政治观念,从而实现其政治目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是为上层建筑而服务的,是一种具有高度自觉的政治意识的实践活动。它具有更高的自觉传播意识,传播政治知识和政治价值观[5]108。 首先,政治意识的“教育”在自觉性方面表现为政治的高度自觉性,具有政治意识导向性和知识价值导向性。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意识活动,政治进入人头脑的方式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将特定思想和观念传达给每一个人,思想和政治以教育的方式进入每一个人的头脑之中,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自觉性被强化,被赋予了意识形态的高度自觉性,成为了一种政治方式或手段。其次,政治意识的“教育”在实践性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教育者通过教育这样一种实践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价值观点等,并在实践过程中使受教育者去接受并认同。“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以人为实践对象,以提高人的思想素质和增强人的政治意识为目标的实践方式或活动。“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性使传达内容的方式变得更生动,主体双方具有交互性,整个实践过程渗透出鲜明的政治意识性。最后,政治意识的“教育”在超越性方面表现为,有意识性地使受教育者坚定未来社会发展的理想信念,对未来所要建成的共产主义社会充满信心和动力,为每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一词演变史中,曾出现过“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相关用法,最终统一为“思想政治教育”一词,这是因为“工作”着重其经验性,“教育”更强调科学性,既满足人当前存在的政治需求,也满足人未来的政治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进行的“教育”因其政治特性,使得“教育”所面对的未来发展更符合其政治方向。反之,“思想”与“政治”也在借助教育所具有的超越性特点,牢牢把握人与社会未来发展的政治格局。

  2.辩证反思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除了具有高度自觉的政治意识以外,还具有相对独立性,充满思辨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复杂性,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存在不确定性,是动态变化的。一般教育都具备反思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在面对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时,辩证反思性被更加地突显出来。这要求“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被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辩证反思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思想交流互动、价值检验自省的育人过程。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不仅是理想信念的教育,也是方法论的教育,具有辩证反思性。教育所追求的认识必然是正确的认识,是真理。思想政治教育将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作为认识和接受事物的指导方法,因而“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必然是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指导下进行其实践的。“教育”力求所培养的每一个人都具备辩证思考的能力,辩证地看待一切事物,具有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这也是辩证反思的“教育”逻辑性和合理性的体现。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在现有的条件下,所具备的辩证反思性被强化。教育是服务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反思性是其基本特点。“教育”所处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性,所要面对的教育主体即人的思想的多样性与多变性,使得“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不断进行检验反思,力求教育效果达到最佳。思想政治教育是动态变化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所传达的“教育”内容不是绝对真理与永恒真理,而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反复被检验,需要教育主体双方不断反思及自我教育,以获取新的认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是人格独立与精神独立的人。思辨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哲学魅力,它使得教育对象具备辩证反思的能力,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3.柔性教化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育为手段的具有政治意识形态的社会活动或实践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一词的演变中,“教育”最终实现了“思想”与“政治”组合,离不开“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主体性、柔性等艺术魅力。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不等同于强制性的思想或政治“灌输”,它是一种柔性教化的教育,是以人为中心,通过教育感化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手段。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具有政治性,但不完全等同于政治的强制性和强迫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始终将“以人为本”作为实践思想,尊重人的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采取双向互动的交往方式,给予教育对象极大的自主性,去选择是否接受或认同教育者所传达的思想和观念。其次,“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教化的艺术性。教育方法灵活多变,注重环境教育、榜样教育与说理教育等相结合,达到教育感化的育人目标。“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具有的教育艺术魅力在于鲜明的实践性特点,使教化成为一种以人为本、贴近实际的手段与方式。

  第三,“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除了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外,还包括道德教育、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等,这些内容并不是利用政治权力进行“刚性教化”,而是遵循人和社会的发展规律,采取柔性教化与内化的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践方式或社会活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众多且结构复雜,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就意味着实践过程与方法不能“一刀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实践在体现政治的强制性时,必须具有柔性教化的特点。第四,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所具有的时代特点,促使“教育”是柔性教化的。新时代的中国拥有一个和谐自由的环境,“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的实践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特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最显性表现就是柔性教化,而非刚性带有其强制性,从而更能走进人心,起到育人效果。

  三、“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逻辑 “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种社会活动和实践方式,实践性是其最鲜明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借助“教育”来实现其目的,这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去探索“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逻辑,进一步完善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理论认识。

  1.满足人的政治社会化的发展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起,服务的对象一直是人,確切地说是社会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政治社会,“教育”存在的本质要求是服务于人的政治社会化发展。“教育”满足人的政治社会化发展需要是“教育”得以存在的合法性体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于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性和阶级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政治意识性,这就意味着“教育”要培养具有特定的政治意识与政治立场的社会人,并参与于社会生活之中,使自我的政治性和社会性得以存在与发展。政治意识的“教育”,不可缺失的是要进行知识价值传达和政治意识导向。其次,人在现实的社会条件下,为了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必须进行政治社会化的发展,明确自身的政治意识与信仰,才能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有秩序地发展,以便更好地在现实社会中获得发展与满足。再次,每一个社会人是不可能超越政治性存在的,在现存的社会条件下,社会人参与社会活动,其思想、观念等都不可能摆脱阶级立场的存在。“政治本身即是教育,教育也是政治的基础,政治以公开的形式进入个人的私生活中。”[8]人只要生活在政治社会中,必然接受“教育”熏陶,这也是人在政治社会得以生存的实现方式。“教育”是政治以公开形式进入人头脑中的实现手段,这使得“教育”只有满足人的政治社会化需要,服务于社会人的政治性存在与发展,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的应有价值。

  2.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任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思想”与“政治”自身的特殊性,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教育”成为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手段和方式,这是“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本要求。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是具有政治意识的实践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实现其目标必须借助“教育”的实践方式或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所具有的阶级意识和政治立场的强制性特点,需要通过“教育”这样一种柔性的艺术手段来实现,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易于被教育对象接受,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思想”作为一种观念或认识,“政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需要实践性的“教育”来传播其思想观念与政治意识。“教育”在实践过程中传播思想认识与政治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有价值。另一方面,“教育”所传达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任务是变与不变的统一。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所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任务,会随着时代的任务与目标而不断调整,阶段性内容与任务也会不断变化。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任务的本质即政治性阶级性的特点不会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完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终价值指向和任务不会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从创立之初,就有自己的使命与任务,“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作为自身的任务,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才能实现“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有价值。

  3.实现主体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项交往形式,交往是教育得以践行的基本方式。“教育”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是实现知识传授与精神交流的实践活动,这也成为“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彰显其价值的前提条件。第一,交往满足了人的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只有通过交往互动,教育双方才能形成“教师与学生”的社会关系,教师的社会价值得以体现,学生获得思想教育。教育者肩负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教育对象追求自我成长,这促使教育主体通过“教育”这一交往活动,进行思想和观念的交流与互动,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教师与学生”这样一种社会关系,更是满足了教育主体双方的精神与情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凭借“教育”这一交往手段,产生了教育主体之间情感的交集与联系。学生因交往而有了引路人,收获了人生之道;教师因交往有了教师的使命,感悟到了为师之道。第二,交往使教育者能够全面了解教育对象,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受外界因素及自身发展特点影响,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存在不确定性,这意味着教育者需要通过不断的交往互动,及时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以便不断更新调整教育方法,使教育对象真正地认同并接受教育者所传播的政治理念或者价值观念。第三,交往是教育主体双向互动的社会过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检验与发展的过程。“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促使价值观念与思想理念得以践行,这不仅使教育主体的认知被反复检验,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被不断加以验证,从而获得新的理论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教育主体双方的互动参与给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力,使其得以生存与发展;教育主体双方的思考与反省给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血液。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在交往互动中,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得以完善与发展。

  结语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种组织自觉开展的、以改变人们思想和观念为目的从而影响人们行为的社会活动,也是以教育为手段的人类特有的具有政治意识性的实践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具有高度自觉的政治意识、辩证反思、柔性教化的意蕴,这既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特征,也是“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所在。“教育”作为一种交往方式,在实现教育主体交往与互动的前提下,服务社会人的政治存在与发展、传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任务,成为“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得以存在并发展的实践逻辑。厘清“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有之义,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秦在东,方爱清.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特征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3) ∶ 7-9.

  [2] 武东生,冯乐.对“政治教育”到“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演变的解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8) ∶ 4-8.

  [3] 孙其昂,黄世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4版)[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5.

  [4] 李合亮.思想政治教育探本:关于其起源及本质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 58.

  [5] 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的哲学沉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6]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再认识》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论文发表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再认识

文章地址: http://www.zhichengyz.com/lunwen/xingzheng/zhengzhi/40309.html

我们的服务
  • 稿件预审

    快速预审、投刊前指导、专业学术评审,对文章进行评价

    立即咨询
  • 润色编辑

    校对编辑、深度润色,让稿件符合学术规范,格式体例等标准

    立即咨询
  • 学术翻译

    适用于语句和结构尚需完善和调整的中文文章,确保稿件达到要求

    立即咨询
  • 文章查重

    数据库包括:期刊、文章、书籍、会议、预印书、百科全书和摘要等

    立即咨询
  • 期刊推荐

    让作者在期刊选择时避免走弯路,缩短稿件被接收的周期

    立即咨询
  • 稿件格式修改

    根据目标期刊格式要求对作者文章进行全面的格式修改和调整

    立即咨询
  • 协助提交稿件

    帮助作者将稿件提交至目标期刊投稿系统,降低退稿或拒稿率

    立即咨询
  • 投稿附言指导

    按照您提供的稿件内容,指导完成投稿附信(cover letter)

    立即咨询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