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提供论文发表咨询,国际出版,专利申请,英文期刊投稿咨询,SCI,SSCI,EI源刊,A&HCI,SCOPUS等高端学术咨询服务

推荐好友
扫一扫,关注最新学术知识和资讯

扫码关注公众号

职称驿站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官方微信号
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师德思想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历史论文发布时间:2019-03-21 10:09:51浏览:

   中华民族具有三千年的文明史,尊師重教从未忽视。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师必须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卓越的专业才能。本文简要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德思想。

史志学刊

  《史志学刊》更注重学术研究,是集历史学、方志学、编纂学于一体的学术研究刊物。办刊宗旨是以史为鉴、服务现实,力求浓厚的历史学、方志学和编纂学,打造全国核心期刊。竭诚欢迎学界专家学者提供高质量有价值的稿件。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科学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开启了新的改革窗口,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通过学习,看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把教育工作提到了更高一个高度,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的优秀人才。许慎在《说文解字》释教育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一名教师的诸多素养中“师德”尤为重要。

  中华名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一直非常重视伦理和道德建设,孝亲尊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这种由家庭中孝敬父母亲人的孝道精神延伸至尊师重道的师道尊严,正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师德。就目前而言,加强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对实现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意义重要。那么笔者就以一篇拙文简要陈述传统文化中的师德建设。

  一、重教明理,育人解惑

  中华名族尊师重教历史悠久,教师不仅是授业的经师,也是传道的人师,对教师的道德操守、行为举止、生活作风的要求一直很严格。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传道就是育人,解惑就是解美丑、善恶、真假之惑。

  《孟子·告子上》说:“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意思是:羿教人射箭,总是期望把弓拉满,学的人也总是期望把弓拉满。高明的工匠教人手艺必定依照一定的规矩,学的人也就必定依照一定的规矩。很显然说明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所教的学生的素质也会得到提高。

  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教师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荀子·致仕》:“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从这句儒家的经典的为师之道话语中可见,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更要具有个人威信、丰富的经验和言行一致。只有德高望重的老师,才能获得学生的尊敬和钦佩,从而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荀子·修身》中讲道:“夫师以身正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这句话是说对于教师而言,必须端正自己的行为举止,以身作则,对学生起到表率的作用。否则,将无法在学生面前树立正面形象,无法实现育人的目标。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颜氏家训·治家第五》)《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古训说的都是为人师不仅在言行,更在于行为示范的道理。

  三、热爱学生,有教无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清代唐甄在谈到教师为什么要亲近学生时说:“教者贵亲,亲者易知;承教者亦贵亲,亲则易化。煦妪覆育,如鸡之伏卵,而后教可施焉。”教师对学生有了爱心,才会接近他,理解他,从而能产生感染力,使学生容易接受教育。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对他的三千弟子及其热爱和关心,这种爱不仅体现在学业才能的传授上,也体现在思想品德和日常生活之中,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教育理念和“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意思是不因学生的出出身不同而有区别的对待,也不因学生的愚智差异而有嫌爱。这是教育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体现了孔子教育公平的高尚师德情操。孔子之后的历代教育家都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不断的丰富着教育伦理思想,不断完善着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体系。

  四、爱岗敬业,与时迁移

  在传统文化中,教师一直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教不倦,仁也。”(《孟子·公孙丑上》)体现了孜孜不倦是教师的高贵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孟子称君子有三乐,其第三乐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子·尽心上》)。作为一名教师,要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为荣,要视学生为己出,要将育人当作自己平生的一件快事。

  爱岗敬业精神还体现在教师对知识的不断追求上,具有与时迁移、开拓创新精神。《札记·学记》中指出:“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些思想强调了教师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然而仅此不够,教师还应学思结合,开创性的发展知识,知行并重。孟子认为尽信书,不如无书;朱熹认为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朱子语类》卷十三)。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言道“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之知之成。”

  五、从传统文化透视现代师德

  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关于师德的种种科学理论无一不在警示着现代教师群体,我们在保持先进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应在当今政府和党的领导下,保持时代特色,紧抓师德师风建设,祖国的未来才有希望,祖国的蓝天才会更加的清澈蔚蓝。

  学校教师除了完成既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之外,要通过主动学习加强教师修养,这个学习包括党的大政方针、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等,通过言传身教,在学生和大众面前树立教书育人的良好榜样。

  学校是师德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在师德建设的工作中要建立人性化的师德制度,考虑到教师的情感和生活现状。还应该利用校园和网络平台多举办关于师德师风的活动,让教师主动参与进来,春风化雨式的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形成尊师重教的校园氛围。

  师德建设的外部环境也不容忽视,各级政府官员也应示范带头,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尊重教师的社会地位,保证教师的职业信念不动摇;建立合理的工资福利和职称晋级制度,抵制拜金主义的思潮;重视知识学术,抵制急功近利的思想等。社会形成孝亲尊师的风气,促进广大教师恪守职业道德,提升职业道德水准,投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 席勒著范大灿译.审美教育书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3]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师德思想》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论文发表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师德思想

文章地址: http://www.zhichengyz.com/lunwen/yishu/lishi/38292.html

我们的服务
  • 稿件预审

    快速预审、投刊前指导、专业学术评审,对文章进行评价

    立即咨询
  • 润色编辑

    校对编辑、深度润色,让稿件符合学术规范,格式体例等标准

    立即咨询
  • 学术翻译

    适用于语句和结构尚需完善和调整的中文文章,确保稿件达到要求

    立即咨询
  • 文章查重

    数据库包括:期刊、文章、书籍、会议、预印书、百科全书和摘要等

    立即咨询
  • 期刊推荐

    让作者在期刊选择时避免走弯路,缩短稿件被接收的周期

    立即咨询
  • 稿件格式修改

    根据目标期刊格式要求对作者文章进行全面的格式修改和调整

    立即咨询
  • 协助提交稿件

    帮助作者将稿件提交至目标期刊投稿系统,降低退稿或拒稿率

    立即咨询
  • 投稿附言指导

    按照您提供的稿件内容,指导完成投稿附信(cover letter)

    立即咨询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