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提供论文发表咨询,国际出版,专利申请,英文期刊投稿咨询,SCI,SSCI,EI源刊,A&HCI,SCOPUS等高端学术咨询服务

推荐好友
扫一扫,关注最新学术知识和资讯

扫码关注公众号

职称驿站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官方微信号
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社区营造视角下贵州传统村落的优势与问题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社会学论文发布时间:2019-09-07 10:41:40浏览:

   摘 要:通过深入考察贵州一些具有历史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村落现场,获取实地调研的第一手鲜活资料。面对村民改善生活的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力量助推,传统村落营造必是一种不可逃避的趋势,研究透过社区营造的视角,将社区营造理念与方法融入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工作中,紧紧围绕人、文、地、产、景五个面向,对贵州传统村落进行优势发掘和问题研析,发现问题,梳理问题,使传统村落的社区功能定位更加明确。

  关键词:传统村落;社区营造;保护发展

  中图分类号:D6 6 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73 -9507 (201 9 )02 -0105 -07

中国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遗产》最新投稿目录表,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根据壹学者软件中的统计数据与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对照,国内以 “传统村落”为研究关键词的文章总数为 1 74 篇, 201 2 - 201 6 年间, 人文社科领域共有 1 20 篇文章, 2014 年开始研究热度显著增加,201 5 年近 40 篇,是前一年的近 4 倍,201 6 年增加到 6 1 篇。近两年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传统村落受到更多的研究关注。目前,来自学术机构、高校、文保单位的研究人员以多种方式参与传统村落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针对本研究讨论的范畴, “传统村落” 概念采用了国家四部委文件中的界定,即专指形成较早,拥有丰富文化与自然资源, 具有一定历史、 文化、 科学、 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1 ]。

  二、研究理论和研究对象选择

  在促进村落善治方面,社区营造提供了专业理论。目前相关 “社区营造” 的理念大都针对城市,在突出 “市场”“创意”“规划”“政策”等的同时,忽略了 “社区营造”对中国农村地区的必要性、重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结合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现状,以贵州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在社区营造理论视角下进行实践的本土化和区域化的调查思考。

  (一)研究采用的理论视角

  社区营造 (Community Revitalization) 的行动在新西兰、日本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早有尝试,效果显著。与 “社区营造”相关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 930 年代的英国, 美国有 “community revitaliza-tion”,台湾将其译为 “社区营造”, 香港直译为“社区活化”,大陆则 “社区建设” 和 “社区治理”概念[4]1 - 2 。中国台湾在对特色村落保护与利用中采用社区营造行动,成效显著,经验丰富。

  政府与商业合作进行的开发行为常常主张将传统村落重新规划,这其中孕育百年甚至千年的传统文化被连根拔起。社区营造是对社区各方面资源的整合和 “活化”,使传统文化基因的多样性得以活态呈现给后人, 以新生和多样性特点保持为主导,而不仅仅是陈列和摆设。如果能将社区营造与村落开发规划融合合作,传统村落可有望在实现村民现代生活便利性好处的同时,将本村落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多样性有效完好地保存。

  村落资源并不是问题,当下缺乏的是对资源的挖掘、激发和整合。本研究理念重在培育社区营造的精神基础、唤醒村民意识、促发村民集体行动共同应对村落问题和保护发展,在村民之间以及村民和村落环境之间,建立起紧密的社会联系和生存纽带,推动村落方方面面的改变。

  (二)研究对象选择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传统村落受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基础等因素影响差异性明显。针对我国传统村落特色突出、类型多样的特点,综合空间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三种影响,贵州属于西南传统村落区域。对国家公布的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进行分析比较后不难看出,从 201 2 年公布第一批名单至今,我国各个地域传统村落数量逐年提升,总体增长率具有较大涨幅,其中,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总数位列第一。

  从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1 - 4 批) 中筛选出贵州的传统村落,仅次于云南省,位列第二,其中黔东南 2 1 6 个,安顺 26 个,前者占到总数的近一半,后者近几年被列入传统村落之列的数量剧增,两者共占到贵州传统村落总数的一半以上。因此,结合地理位置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四批传统村落均衡分布、数量和比例等综合因素,同时考虑到地理位置的便利、代表性、特殊性等,最终选择将调查点确定在安顺市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安顺市汉族村落或是多民族聚居村落居多,黔东南则大多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在很多方面,对两者的研究既有代表性,又有对比性,能够进行多方位和多层次的分析。

  三、贵州传统村落社区营造的优势与问题

  每个传统村落都有自身特有的优势,也都存在着不同的自身问题, 围绕社区营造的五大主题“人、文、地、产、景”,对贵州传统村落进行优势发掘和问题研析,发现问题,梳理问题,才能以需求为导向,合力解决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问题。

  (一)贵州传统村落社区营造的优势

  1. 人的优势

  现代社会信息传递方式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使

  得村民在家中、村中就可以通过电视新闻、手机网络信息推送、在外务工的子女等多种途径得知外界很多大小事件,对外界事物的新鲜感和便利时尚心有向往,自然对自己居住的村庄产生不满,忽视传统村落的价值和特色在所难免。但是他们内心却都希望能将生活的村落营造得安逸美丽。有些传统村落中的村民市民化需求和主动性较高,如安顺各个屯堡村落,无论是已开发还是未开发,相较周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其现代性的接受程度较高,市民化需求明显,村民的主体性较突出,这些特征也表现在黔东南的很多传统村落中,只是后者相对屯堡这种汉族传统村落来说在民族特性上更加突显。

  政府资金的带动显著激发了本地和外来居民的创业精神,政府也在尝试转变最初的强力驱动者角色。在传统村落中,尤其是同族人中往往有一些鹤立鸡群的人物,例如一些村落乡贤,他们带领村民的素质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生活幸福感、生活便利性以及生活福祉也会不断提高。村民其实对于生活的要求并不高,他们的基本福祉和愿望在一句话中表现明显: “如果在家工作、够吃够用、安逸悠闲就已经很幸福了,谁还会愿意出去。”

  传统村落的经济形式大多都还停留在农业生

  产、旅游开发、手工艺、自产自销等方面。传统村落中农业的生产依托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充分考虑村落空间和地质因素,既受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等资源条件的影响,又需要确保农产品的品种多样与产出持续,既需要符合大自然规律,又得顺应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在调查点发现,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形态的村落多数能结合村域特色资源,选择依山傍水的沃土良田,以集体合作制形式,动员村民参与种植特色作物,如樱桃、苹果、大蒜等集体种植园,努力发展地域特色性的原生态农业。但在经济和生产链条上还缺乏系统性、多样性、科学性和技术性,这些作物的种植应是经济生产过程与自然生产过程的创新结合,村民集体有意识地改变农作物生长过程和条件,实现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收益等综合功能。

  但是调查中也看到了不少违背经济规律和农业生产规律的现象,以小呈堡村为例,时值五月份,当地即随处可见张贴在电线杆上的红牌告示,提醒各家种植辣椒,免费领取辣椒种子。当地村民也提到,如果被发现有人家种植玉米等其它作物,就会被拔掉或受惩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在当地老年群体中还是有很大的需求,但是这种打乱农作物的交叉性、品种多样性、种植季节性和周期性的限制行为,使当地一部分老年人群体不能选择基本的经济活动和渠道。差不多同时间,调查组在黔东南的郎利村,却看到了一个传统村落生活共同体的可能性,各种当季蔬菜瓜果在村民的屋前院后种植着, 虽然村里还是青壮年较少,

  但是整片整片的各色庄稼地却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氛围。

  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非农业生产,所有的经济活动首先都离不开土地,土地是不可缺少的最基本保障。在传统村落经济中,农业劳动者也是必须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需要保证的,足够的劳动力、丰

  富的生产经验、 充分的劳动合作等要素都必不可少。传统社会中,以农业生产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村民,主要从家庭长辈处习得各项技能;现代社会中,农业生产则需要青年劳动力必须在实践中学习、摸索、创新各种生产技术与经验。此外,多种经济形式要求村民还要具备多种自我发展和学习的能力,这在不少传统村落都存在。

  5. 村落空间规划化或散乱分布

  未开发的村落,房屋和建筑布局多散乱分布。过去对于已开发村落,为了便于实施和考核,村落发展一直都以计划型方式被提出, 无论是村落规划,还是农作物种植规定, 都是按照国家规划思路,往往忽略了文化的、区域的特点,忽略了村落景观的独特性、村落文化的区域性、村落族群的多元性,以及村民生活方式与生计方式的多样性[5 ]。这种公共空间的规划化导致了表现形态、 公共景观、农业空间的一致性成为不可避免的倾向,文化被从主体及其历史中抽离后的刻意强调,只会使传统村落发展越来越同质化,使原本存在的多样性逐渐消失。

  大体来看,传统村落存在要么是已开发,要么是未开发的情况。已开发存在的最明显问题是政府主导的村落发展的确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冲击,但这其中也暴露出村落公共产品供给领域中的可持续治理问题。政府推动投入的村落项目往往重短期的建设成效, 也给自己背上了无限的责任。在已经开发的村落或古镇中,村民和商户实际享受着类似城市中的公共产品。但在打造传统村落过程中,政府往往在先期资金充沛的情况下,不计成本地无偿提供公共产品,而在由于项目到期或资金不足等原因撤出之前,并没有考虑和建立相应完善的公共服务交易机制,一定程度破坏了村落公共服务交易机制的形成。那么,这些先期投入的、需要成本维护的公共产品和公共空间在后期使用中由谁买单呢? 这种统一规划化带来的巨大附加成本和持续性瓶颈在很多传统村落已经出现。

  实际上,村落治理领域并非白纸一张,原有村落公共品的提供与运营是具有一套自我调节的管理体制的,例如传统的宗族血亲或是农村税费机制,都在让传统村落落户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一定的水平上得以正常运行 (尽管是较低水平)。 安顺市旧州镇拥有众多的传统村落,在开发规划中,可持续公共产品的提供已经不是简单的政府业绩工

  调查中看到多数空屋长期无人居住,仅极少数为原住民居住。当地很多老旧建筑都无人居住,留在村中的青年也多半是被认为没有出息和本事的人。缺少了村民尤其是主力群体的村民的村落,其活力、社会规范、村落监督机制与声誉机制都已经不再重要,时空的变迁与隔离让原本属于同一村落共同体的村民不再需要互相关照、帮助、监督。

  (四)目前传统村落文化保存仍多以建筑保存为主

  建筑保存是传统村落文化中重要的实体保存工作,但调查中发现对于传统文化的保存仅有或主要只以建筑保存为主, 其它文化事象保存工作还较少。而在建筑保存上,一些老建筑、老民居也是长期无人居住, 少有人打理, 只是单独盖章保存而已。一些老屋门窗上还贴有租房信息, 租金也不贵,但屋内陈设简陋。 其中有部分是一些质量较好、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一些是因无人居住,缺少人定期打理,逐渐荒废、衰败、坍塌。村落的传统部分被边缘化和碎片化,前景亦令人担忧。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印发《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Z]. 建村[201 2]125 号,201 2 -08 -22.

  [2]张珣璇. 社区营造视角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

  究———以建德市新叶为例[D].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 7 :7.

  [3]郑海鸥. 文化脉动:传统村落,如何与我们共守乡愁

  [EB/OL][201 5 - 01 - 1 5 ](201 9 - 02 - 10 ). 人民网(第 1 8 版:文教周刊 ),http://cpc.people.com.cn/n/201 5/01 1 5/ c83083 -26389589.html.

  [4]罗家德,梁肖月,等. 社区营造的理论、流程与案例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 7 :1-2.

  [5]王建民. 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J]. 社会发展研究,2018 (1):25-26.

《社区营造视角下贵州传统村落的优势与问题》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论文发表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社区营造视角下贵州传统村落的优势与问题

文章地址: http://www.zhichengyz.com/lunwen/yishu/shehui/39623.html

我们的服务
  • 稿件预审

    快速预审、投刊前指导、专业学术评审,对文章进行评价

    立即咨询
  • 润色编辑

    校对编辑、深度润色,让稿件符合学术规范,格式体例等标准

    立即咨询
  • 学术翻译

    适用于语句和结构尚需完善和调整的中文文章,确保稿件达到要求

    立即咨询
  • 文章查重

    数据库包括:期刊、文章、书籍、会议、预印书、百科全书和摘要等

    立即咨询
  • 期刊推荐

    让作者在期刊选择时避免走弯路,缩短稿件被接收的周期

    立即咨询
  • 稿件格式修改

    根据目标期刊格式要求对作者文章进行全面的格式修改和调整

    立即咨询
  • 协助提交稿件

    帮助作者将稿件提交至目标期刊投稿系统,降低退稿或拒稿率

    立即咨询
  • 投稿附言指导

    按照您提供的稿件内容,指导完成投稿附信(cover letter)

    立即咨询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