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加拿大环境美学家艾伦·卡尔森(Allen Carlson)在其《自然与肯定美学》(“Nature and Positive Aesthetics”)一文中正式提出肯定美学,①将之视为环境美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立场。...[查看详情]
周秦两汉的“亲亲”,是一套整全的制度,建立在封建或门阀基础之上。但在宋代只讲“亲亲”则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粉碎,因为此时的“亲”只是规模很小的宗族,甚至是散户。如何聚合起这样的社会?从形...[查看详情]
国家治理是以制治理,而制度的产生则决定了国家治理内在原则的基本内容为个体性与共同性原则及其相互关系。国家治理在从传统向现代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原则发生着深刻的自我变迁与自相反对。...[查看详情]
梁漱溟采取了“援佛入儒”, 融合陆王心学与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方法,提出了创生性的“宇宙生命”、分析了中外文化根本精神的差异,强调道德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理性直觉与理智逻辑的区别,宣扬...[查看详情]
陆九渊的思想多有对孟子的继承,其中尤为关键则在于对孟子“大体”思想的继承,在陆九渊看来,大体即是本心、天理、至善、仁。并且他将义利之辨作为“大体”在人上的体现,同时他将同德、异端之辨作...[查看详情]
近年来,福柯(Michel Foucau-lt)对于希腊化时期哲学的解读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自我技术(Tech-nique de soi)、治理(Gouvernement),真言(Parresia)等晚期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均得以思考以...[查看详情]
哲学作为人学,理应关注人类生存境遇。人类生存境遇面临两大突出问题:一是长期形成的物质化、劳动化、市场化主导的生存方式依然具有巨大的历史惯性,资本逻辑驱动的过度物化...[查看详情]
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的独特阐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中具有独特价值,其中,意识形态的物质性特征是对唯物主义进路的深刻阐释。意识形态不仅是由社会物质存在决定的观念和思想体系...[查看详情]
提振人心与贵我通今的哲学要义 2019-09-28 02:09:48 人文杂志 2019年9期 臧峰宇 徐嘉 内容提要 青年毛泽东受“行必统知,经世务实”的湖湘学风的熏陶以及杨昌济先生伦理学观念的影响,强调立志...[查看详情]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两个彻底决裂”思想,其实质是主张共产主义与私有制和以私有观念为核心的社会意识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两个彻底决裂”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兩个彻底...[查看详情]
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毛泽东从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培育农民的现代文化性格两个方面深刻阐述了中国农民文化现代化的必要性和实现路径,并进行了可贵的实践探索。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查看详情]
《 周易》 源于上古氏族社会的伏羲氏用阴阳符号组成的八卦图形, 用以沟通天地、 比类万物, 是万物有灵时代的通灵工具。 至夏商周三代, 作 《 易》 者用 “ 八卦因而重之” 构建了 《 易》 学的卜...[查看详情]
摘 要: 在当前的心灵哲学界, 笛卡尔式的实体二元论几乎已经失去地位, 取而代之的是广为接受的性质二元论。作为一种哲学本体论, 性质二元论声称所有实体都是物理实体, 心理性质不同于物理性质...[查看详情]
现代性就是不断地求新、求异、求变。启蒙运动以来, 解决社会整合问题的理论取向包括个人主义、契约论、功能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哈贝马斯认为, 现代性必须进行自我确认, 重构生活世界...[查看详情]
这是一篇关于发展过程中不平衡问题破解的文章,为了加速现代化的进程,早期的社会发展往往以经济发展为唯一标准,协调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 是事物存在和演化的基本方式, 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正确...[查看详情]
马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及《共产党宣言》中对共产主义都有论述。共产主义的理想轨迹清晰可见。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共产主义来到中国已近百年。百年的革命与建设实...[查看详情]
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整个社会发展都来自于实践, 人们通过不断进行物质资料生产, 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演变与发展, 人们为了充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就要从事生产实践, 马克思社会哲学就是要通过对整个...[查看详情]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代表之一。《单向度的人》是马尔库塞的经典着作。这部着作向我们展示了在新型极权主义下, 人内心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受到压制进而成为一种单向度的人。本文通...[查看详情]
对解释学循环的反思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 这在古典解释学和现代新解释学那里得到了凸显。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都为之作出重要贡献, 但伽达默尔在这方面的独特贡献鲜有人提及...[查看详情]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在急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引发了许多城市空间问题, 城市权利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经列斐伏尔和索亚对城市权利问题的探索, 西方马克思主义...[查看详情]
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年代久远又博大精深,是中华5000年传统文化的核心,而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思想的精神核心。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查看详情]
生态需要是在“自然—社会”系统中产生的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总体性需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资本逻辑的宰制,生态需要成为一种异化的存在。在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