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提供论文发表咨询,国际出版,专利申请,英文期刊投稿咨询,SCI,SSCI,EI源刊,A&HCI,SCOPUS等高端学术咨询服务

推荐好友
扫一扫,关注最新学术知识和资讯

扫码关注公众号

职称驿站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官方微信号
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哲学论文发布时间:2011-08-16 18:14:06浏览:

  摘要:高校是科学文化知识和优秀人才汇聚的地方,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新形势下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这对于完成“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战略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经费不能落实、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手段落后以及辅导员队伍素质亟待提高等问题。高校应该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阵地为平台,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问原则,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德实现,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自觉成为大学生的追求。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概述出发,分析了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究其原因,研究其对策。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被广大人民所理解、所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高校作为人才聚集的地方,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想阵地,但是近年来多数学者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高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程度普遍偏低,即便是本专业的研究生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工作,只有通过开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才能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实现。那么究竟有哪些问题制约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工作呢?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成为我们今天要论述的中心。
  一、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育,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程度并不高。虽然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认识不足。
  目前,在我国高校,从学校领导到普通学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普遍存在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领导和党员干部认识不到位。在领导和党员干部中普遍存在“表面上重视,实际上忽视”的现象,有的领导干部对党中央提出的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待理论学习活动往往是“虎头蛇尾”,有的把理论学习看做是一种负担,找各种借口逃避;有的热衷于做表面文章,走形式。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念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实际利益,愈演愈烈的社会不正之风和严重的腐败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如就业等问题难以解决,造成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有些失望,甚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产生动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产生怀疑,进而产生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向往、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思想的认同等。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政治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不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们对政治教育和政治活动的兴趣不如以前高涨。
  2、制度不健全。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保障。但由于马克子主义是一项纯理论性的课程,不可能像经济发展那样从客观上加以量化,这就导致了这从制度上难以科学有效地对其进行评判和考核。评价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各高校普遍重科研轻教学。近几年的大学扩招,各高校特别是一些新建的本专科院校,基本建设任务依然繁重,管理制度的建设相对滞后,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度建设基本上是无从谈起。因此,尽管党中央和教育部发文要求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但实效甚微。
  3、经费不落实。
  众所周知,资金问题是制约我国大多数高校特别是新建本专科院校发展的关键问题,而这些高校恰恰承担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部分任务,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在经费难以保障的情况下,很难给理论宣传工作更多的经费倾斜。经费投入长期不能满足需要,就必然造成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势必会挫伤研究人员的积极性,给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带来许多困难[3]。
  4、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主要表现在:一是理论本身相对于实践具有滞后性,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研究不够,需要深入研究;二是相关人员不注重调查研究,主动深入实际第一线不够,有畏难情绪,不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三是教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时,常常是从理论到理论,内容深奥难懂,枯燥乏味,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是死记硬背一些枯燥乏味的抽象概念,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更不用讲融会贯通的运用了。
  5、手段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在以往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人们已习惯于上级意志、行政命令,缺少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大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仅仅是“灌输”,没有从实际上强化和理解,效果并不理想。要实现“灌输”和“自觉”并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避免公式化、程式化、概念化、说教化等弊病。同时也要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纠正在课堂上不管需要不需要、适合不适合,一味地使用多媒体设备,看电影纪录片,讲名人轶事、野史内幕等不当做法。
  6、辅导员队伍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素质亟待提高。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不断壮大,但大部分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硕士研究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深,对中国社会实际的了解不透,再加上相当一部分不安心于本职工作,因此他们教育起学生来很难说会有很好的效果,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4]。
  二、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出现问题的原因
  在当代中国,由于对政治理论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少大学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逆反、排斥和乏味心理;极个别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具体分析如下:
  1、 高校的官本位主义、学术腐败现象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消极影响。
  在现有高校的管理体制中,行政职务的地位高于学术职务的地位现象非常严重,致使一些专业教师不安心教学与科研,热衷于行政管理;更严重的是,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进高校后热衷于权力至上主义,把心思都放在了争权夺利上,忽视基础教学和科学研究。同时,个别身居要职的行政领导为了评技术职称,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学术交易,有的甚至找研究生代笔捉刀。这些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行为严重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轨道,削弱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甚至令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反感。
  2、高校的图书资料建设中马克思主义普及读物极少。
  课本、报纸、杂志等读物是大学生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渠道。纵观高校图书馆,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的图书馆,马克思主义普及读物在偌大的图书室中所占的比例极少。可见,马克思主义普及读物的缺失与当代大学生的务实需求形成强烈反差,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不可避免地产生抵制情绪。
  3、少数大学生从心理上反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的空洞说教,严重影响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往更加紧密,这使大学生容易在意识形态上模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容易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重要。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作为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又常常是从理论到理论,内容深奥难懂,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只能死记硬背一些枯燥乏味的抽象概念,使大学生无法从情感上和行为上去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2]。
  上述现象的持续存在将严重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高校作为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无论是专业教师,还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在思想和行动上带头做好学生的榜样,而不能在马列主义信仰上起反面的教育作用。鉴于此,高校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 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思考
  高校如若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普及必须首先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提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新理论的过程。很显然,在高校就是要被广大教职工和学生所理解和掌握,从而使其真正成为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行为指南。那么,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呢?
  1、 提高认识,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队伍,是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保障。
  这支队伍应该由五部分组成:学校领导和宣传干部队伍、“两课”教师队伍、学生辅导员队伍、教职工宣传队伍和学生宣传队伍。其中,学校领导和宣传干部队伍、“两课”教师队伍和学生辅导员队伍是五支队伍中的主力军,主要扮演“显性教育”的角色;教职工宣传队伍和学生宣传队伍主要起“隐性教育”的作用,是对“显性教育”的必要补充。要重视抓好学生宣传队伍建设,建立起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学生宣传队伍,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得越广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程度就越高,效果就越好,学生参与的过程其实就是大众化的过程。
  2、健全制度,构建一套完善的“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质量保障体系。
  这是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制度保障,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这个“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的重要措施。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质量保障体系,一要坚持科学性原则,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对教学质量的要求,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组织人员结构、学科结构等实际情况。二要坚持先进性原则,要借鉴全面质量管理、流程管理理论等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人才观。三要坚持全面性原则,要覆盖各主要环节、兼顾主要因素,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要全程管理、人人参与、各负其责。四要坚持时效性原则,保证实时性、有序性、可行性,注重实效性。五要坚持发展性原则,要根据时代的进步、情况的变化等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持续改进。
  3、落实经费问题,改变传统教育和教授方式,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
  加大高校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费投入,使经费真正的用到刀刃上;重视课堂教育的理论效果的同时,吸收心理学、社会学、和科技哲学等学科的观点和内容,使学生形成开放的理论视野,打好课外社会实践教育的基础[6]。同时加强大学生课外阅读和业余生活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和关注;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大学生关心的问题、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贴近大学生的思路和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由以上可以看出,高校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因此,我们要积极面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探索新思路、新举措,积极发挥高校教育者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李静静,汤子琼.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高校园地.《经济师》2009.1
  [3]王公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124.
  [4]陈东海.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7
  [5]戴玉琴,周建超.高校退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扬州大学学报.2008.12
  [6]常素芳.创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8.12(4)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论文发表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zhichengyz.com/lunwen/yishu/zhexue/9926.html

我们的服务
  • 稿件预审

    快速预审、投刊前指导、专业学术评审,对文章进行评价

    立即咨询
  • 润色编辑

    校对编辑、深度润色,让稿件符合学术规范,格式体例等标准

    立即咨询
  • 学术翻译

    适用于语句和结构尚需完善和调整的中文文章,确保稿件达到要求

    立即咨询
  • 文章查重

    数据库包括:期刊、文章、书籍、会议、预印书、百科全书和摘要等

    立即咨询
  • 期刊推荐

    让作者在期刊选择时避免走弯路,缩短稿件被接收的周期

    立即咨询
  • 稿件格式修改

    根据目标期刊格式要求对作者文章进行全面的格式修改和调整

    立即咨询
  • 协助提交稿件

    帮助作者将稿件提交至目标期刊投稿系统,降低退稿或拒稿率

    立即咨询
  • 投稿附言指导

    按照您提供的稿件内容,指导完成投稿附信(cover letter)

    立即咨询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