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提供论文发表咨询,国际出版,专利申请,英文期刊投稿咨询,SCI,SSCI,EI源刊,A&HCI,SCOPUS等高端学术咨询服务

推荐好友
扫一扫,关注最新学术知识和资讯

扫码关注公众号

职称驿站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官方微信号
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乡土文化建设路径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社会学论文发布时间:2018-12-07 10:37:25浏览:

   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蕴含丰着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是推动新时咨询服务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乡土文化的文化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乡土文化在被边缘化的同时其文化内涵也不断地被消解,乡土文化建设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对乡土文化的文化生态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建设乡土文化生态建设的路径,以期能够为乡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文化软实力研究

  《文化软实力研究》(双月刊)是由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的跨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拟设置的重点栏目有:文化时沦、传统文化及其现代转化、核心价值与文化育人、文化安全与国家安全、文化产业与创意文化、文明对话与文化传播、域外观察、一线调查等,并将根据理论研究需要充实其他新栏目。

  乡土文化是在农耕文明中演化而来,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将中国描述为“捆绑在土地上的中国”“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1]由此可知乡土文化与中国发展同根同源。乡土文化产生于人们特定环境的需求,属于文化的一种,有特定的创造群体和文化生态环境,其在丰富乡民生活、规范乡民行为、增加乡民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大作用。本文所指的乡土文化是优秀的乡土文化,与落后、陈腐的封建思想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

  乡土文化的文化生态建设现状

  文化生态主要是指文化生存的环境,既包括内部环境,也包括外部环境,只有在文化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中,某一特质的文化才能够维持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文化生态是文化存在的前提基础。曲凯音认为,文化生态是由一个多重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这个系统包含文化主体(人)、文化客体(物质和精神文化)以及文化空间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乡土文化也有自己相应的文化生态,对乡土文化生态建设现状的分析有利更好地认识乡土文化目前所处的生存状况,从而为其生存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提供依据。

  1.现代化转型中乡土文化的文化生态总体受到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入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在社会转型的同时,乡土文化也经历着转型与重构。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就指出,文化转型是人类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当前,引发乡土文化转型的主导因素主要为伴随城镇化进程而带来的城市文明的入侵、乡土文化传承主体的减少以及乡土文化原生态生存空间的破坏。

  第一,城镇化造成乡土文化主体的丧失。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6.9亿人,2011年的城镇化率为51.3%,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从2017年城乡结构来看,城镇常住人口8.1亿人,城镇化率为58.52%。[2]由数据可知,城镇化速度在加快,农村人口在急速减少,部分农村村民在经济实力允许的条件下移居到城镇,而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在商业利益的支配下暂时流动到城市谋生,农村留守人群中,妇女、儿童、老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此造成农村人口空心化。受长期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影响,大量乡村精英分子和中坚力量不断从乡村向城市迁徙,这使乡土文化传承的主体流失的同时也被城市文化潜移默化地去乡土化。

  第二,过度商业化对乡土文化价值的破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以追逐商业利益为目的,在经济效益主导下对乡土文化进行大众化的改造,以此来获得更广阔的文化市场,从而使得生长于特定土壤和面对特定人群的乡土文化去边界化以迎合更多的消费人群。过于注重商业利益必然造成对乡土文化的非理性开发,在开发商的包装下,乡土文化失去了本土特色,其本身所携带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也被消解。一种文化就像是一种基因,都有其自身的历史脉络和精神价值,有其独特的智慧与潜能,将乡土文化祛魅极大地消损了乡土文化自身的文化价值,破坏了文化生态的多样性。

  第三,都市移植文化对乡土文化的入侵。移植文化是相对本土文化而言,是指城市文化通过各种媒介和载体进入乡村社会,对乡村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乡土文化在外来移植文化的冲击下被边缘化。城乡在经济上的二元结构,在文化上恰恰呈现出同质化。在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大众媒介所传播的文化大多与城市生活紧密相连,因此使得乡土社会中的人们接收的“移植文化”具有极强的城市属性和外来属性。这种“移植文化”不在乡土产生,与农耕文化没有联系,是以城市为主导的外来文化。另一方面,流入城市工作的农村人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将城市文化带到了乡村。

  第四,大众传媒对乡土文化场域的消解。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传媒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以电视为主导的现代传播媒介改变了乡村社会的传统集体文化娱乐方式,瓦解了乡民聚集开展文化活动的公共空间。受众分散在自己的私人空间中,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娱乐节目,人们在多样性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由于选择接收信息的差异性而使得彼此之间共同话语减少。大众媒介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占据了人们大量的闲暇时间,公共空间被私人空间取代,人们很少再面对面地进行实时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人气无法聚集,乡土文化存在的场域被消解,其展示和传播的条件消失。

  2.乡土文化生态建设不平衡

  现实中,在进行乡土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能看得见的物质硬件设施及信息资料的收集上,而忽视看不见的文化氛围及价值、信念的传递。硬生态是乡土文化的躯壳,软生态是乡土文化的灵魂,只注重硬生态而忽视软生态就难以抓住乡土文化建设的本质。如一些博物馆只注重对文物的收集、展示,并没有将文物所蕴含的人文价值进行宣传,使很多文物成为摆设,而博物馆的角色定位也仅是过时物品的容器。很多地方的申遗工作也仅仅是抢占名额,申遗成功后却置之不理,并没有将文化遗产进行创新和发扬,使得文化保护流于形式,宝贵的文化遗产并没有释放出自身的潜力和发挥应有的价值。产生上述现象的因为是在文化保护中只注重文化硬生态建设,没有意识到文化软生态同样需要关注,并且硬生态建设是手段,而软生态的建设才是目的。

  乡土文化的文化生态建设路径

  乡土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是村落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与发展变迁的精神与物质总的表征,包含一切生产与生活中所创作价值的总和。乡土文化建设也因此涵盖丰富的内容和表征。文化生态是乡土文化生存、传播、延续和发展的土壤,乡土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生态的建设,其中包含“硬生态”和“软生态”的建设。“硬生态”是指乡土文化生存、发展和传播所依赖的物质条件、硬件设施等有机组合而成的有形的文化环境;“软生态”则主要指乡土文化生存、发展和传播所必需的非物质性条件、软性内容等按照特定的内在规律结合而成的无形文化气氛与境况。与物质性“硬生态”不同,“软生态”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精神环境。对乡土文化的建设首先要从乡土文化生存发展的文化生态建设入手,既要抓“硬生态”,也要抓“软生态”,才能促进乡土文化的活态传承与良性发展。

  1.乡土文化的硬生态建设路径

  第一,乡土文化组织队伍的建设。文化组织有官方组织和民间组织两种形式。官方文化组织是以政府力量为依托,以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为目的的基层管理组织,具有号召力,能够为乡土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以及财务支持,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但是其作为权力机构,相比于民间的群体组织缺乏一定的自由性和灵活性。民间群众文化组织是村民自发结成的文化群体,来自于普通大众,大家出于兴趣爱好而自发结成队伍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主要为了放松和娱乐,具有随机性和灵活性,由于其组织成员来自于民众身边的活跃人群,相比于官方组织更具亲民性和集聚力。乡土文化的建设需要引领者,组建乡村基层官方文化组织和创建乡村民间文化组织有利于在乡土文化建设方面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这两种性质的文化组织各有所长,应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形成互补,为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创造良好的队伍人群。

  第二,乡土文化传播媒介的建设。对乡土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需要通过文化媒介扩散到更广泛地人群中去,为自己的传播创造更多的文化载体,也需要在更多人群之间形成互动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动力。因此,需要加大对乡土文化传播媒介的建设,推动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

  第三,乡土文化传习场所的建设。文化传习场所是能够容纳一定民众进行文化学习和娱乐的专门的活动场地,类似于村支部的文化馆、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场馆、文化广场等。文化传习场所可以使乡土文化产品集合在固定的地方,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平台,乡民参与文化活动也有明确的去处。固定传习场馆的建设,对内可以为大家进行休闲娱乐提供固定平台,也是乡民认识了解乡土文化的活化课堂。专门为乡土文化设定的场所可以汇集各类乡土文化资源,乡土文化资源的展示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必然能够吸引村民的汇聚,促成文化交流,有利于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成为对外界展示本土特色的窗口,是乡村文化符号的象征,久而久之成为乡村对外展示良好形象的文化品牌,提高本村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乡土文化的软生态建设路径

  第一,加强乡土文化主体的思想引导。广大乡民是乡土文化创造和享受的主体,乡土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他们的积极参与。基层政府作为乡村社会的管理者和建设者,对引导乡民积极参与乡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基层管理机构作为政府机构的延伸,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基层管理机构应发挥自身权力,针对乡土文化的建设制定出一系列具体的方针政策,在思想上引导乡民对乡土文化的重视,并且能够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乡民参与到乡土文化的建设中。

  第二,注重乡土文化精神内涵的解读。最常见的文化分类是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抽象的精神文化需要通过物质文化来呈现,物质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精神文化的载体,二者互为表里。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并不是仅仅在于保存一些物质的看得见的文化遗产,更要将其中所蕴含的看不见的人文精神进行发扬和传承,这便是乡土文化的灵魂和魅力所在。

  第三,营造乡土文化公共空间的氛围。乡土文化是农村群众在长久的生活和劳动中集体创造的产物,承载着农村群体共同的生活记忆和民族情感。乡村熟人关系社会使乡民在文化的凝聚力下联系紧密,乡土文化因人们日常的聚集而得到交流和传承,从而营造出和谐的乡土文化氛围,这种情感的粘合剂增进了乡民之间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结语

  乡土文化作为农耕文明背景下先民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的众多文化价值对今天社会的发展仍有借鉴意义。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根基,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对乡土文化的建设即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纽带的维护,也对我们民族文化根基的守护。

  [参考文献]

  [1]桂加庆.从乡土社会寻找基层司法运作的常识逻辑——费孝通《乡土中国》读书报告[J].山海经:故事,2017(4).

  [2]曲凯音.乡土文化变迁与文化生态建设——民族地区五村落实证调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8,27.

  [3]姜鹏.西部现代化进程中的乡土文化传播研究——以通渭小曲为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92,136.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乡土文化建设路径》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论文发表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乡土文化建设路径

文章地址: https://www.zhichengyz.com/lunwen/yishu/shehui/37599.html

我们的服务
  • 稿件预审

    快速预审、投刊前指导、专业学术评审,对文章进行评价

    立即咨询
  • 润色编辑

    校对编辑、深度润色,让稿件符合学术规范,格式体例等标准

    立即咨询
  • 学术翻译

    适用于语句和结构尚需完善和调整的中文文章,确保稿件达到要求

    立即咨询
  • 文章查重

    数据库包括:期刊、文章、书籍、会议、预印书、百科全书和摘要等

    立即咨询
  • 期刊推荐

    让作者在期刊选择时避免走弯路,缩短稿件被接收的周期

    立即咨询
  • 稿件格式修改

    根据目标期刊格式要求对作者文章进行全面的格式修改和调整

    立即咨询
  • 协助提交稿件

    帮助作者将稿件提交至目标期刊投稿系统,降低退稿或拒稿率

    立即咨询
  • 投稿附言指导

    按照您提供的稿件内容,指导完成投稿附信(cover letter)

    立即咨询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