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提供论文发表咨询,国际出版,专利申请,英文期刊投稿咨询,SCI,SSCI,EI源刊,A&HCI,SCOPUS等高端学术咨询服务

推荐好友
扫一扫,关注最新学术知识和资讯

扫码关注公众号

职称驿站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官方微信号
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陕西宜川北宋贺家沟佛爷洞石窟调查与初步研究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历史论文发布时间:2021-07-05 09:02:58浏览:

  内容摘要:贺家沟佛爷洞石窟,创建于北宋崇宁二、三年间,是由以本地功德主狄文顺为首的多个存在一定亲缘关系的家庭共同出资开凿的,是一座民间性公共佛堂。洞窟现存29龛(组)造像和21条题记,造像水平较高,内容丰富,且出现了自在坐观音(附取经图像)、地藏与天藏、地狱十王等较为重要的造像题材,为研究唐宋时期陕西佛教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贺家沟佛爷洞石窟;陕北宋金石窟;取经图像;地狱变

  中图分类号:K87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1)02-0050-13

文史知识

  《文史知识》旨在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进行道德、精神方面的素质教育。刊登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及文化史等方面的文章。

  Preliminary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of Foyedong Cave at Hejiagou

  in Yichuan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SHI Jiangang1 YANG Jun2 BAI Xiaolong3

  (1. Institute of Cultural Heritage, NWPU, Xian, Shaanxi 710012;2. Luochuan County Museum, Luochuan, Shaanxi 610100;

  3. Yan'an Cultural Relics Research Institute, Yanan, Shaanxi 716000)

  Abstract:Foyedong Cave at Hejiagou was constructed to be an open, public Buddhist temple, the funding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project was conducted jointly by several families and headed by the local patron Di Wenshun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years of the Chongning era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o date, there are 29 niches(or groups of niches) containing statues and 21 inscriptions in the cave; the statues evince a high level of technique and a variety of themes. Some of these themes, such as Avalokiteshvara, which is accompanied by a scene depicting a pilgrimage for Buddhist scriptures, Kistigarbha and Tianzang, and the Ten Kings of Hell, all provide important material for studying the Buddhist art of Shaanxi province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Keywords:Foyedong Cave at Hejiagou; caves of the Song and Jin dynasties in north Shaanxi; illustration of a pilgrimage to retrieve sutras; illustration of the hell

  賀家沟佛爷洞石窟,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寿峰乡薛家坪新村西南3500m处的山崖上。此处原是贺家沟小组(已废)所在地,窟前有白水川支流贺家河(图1)。贺家沟佛爷洞石窟为小型单窟(图2),坐北面南,窟前1m处测得地理坐标为北纬35°52′15.1″、东经110°11′31.5″,海拔1241m。

  贺家沟佛爷洞石窟规模不大,造像和题记保存较好,有取经图、地狱十王、天藏菩萨等,对研究唐宋时期陕西佛教艺术具有一定的价值。1984年发现以来[1],仅2017年出版的《陕西石窟内容总录·延安卷》[2]对其内容作了简要介绍,另有李静杰[3]4、石建刚[5]对其部分造像和题记有所讨论。鉴于此,我们于2018年7月、2019年10月对该窟进行了详细调查。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石窟造像题材、造像工匠、功德主等进行系统梳理,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教正。

  一 洞窟内容

  (一)洞窟形制

  石窟开凿于黄砂岩崖壁上,距离河床高约20m。窟口外为经人工凿平的壁面,壁面底部开凿窟室。窟口外崖壁顶部有坍塌,窟口外两侧崖壁各有圆形小柱孔数个。窟前台地上原有建筑,现已毁,东西两侧可见残存的墙基。

  洞窟坐北面南,后壁设佛坛(图3)。洞窟平面略呈梯形,前宽220、后宽298cm,进深318cm,前高180、后高218cm。洞窟后壁前设通壁佛坛,佛坛横宽298、进深64、高32cm。方形窟口,宽105、高200、厚30cm。窟口上下方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凹形门柱槽。上方凹槽均长19、宽5、深5cm,下方凹槽均长28、宽15、深5cm。两槽距57cm。平素顶。

  (二)造像与题记

  后壁佛坛

  佛坛打磨平整,坛上现无造像(图4)。佛坛正面开一横长方形龛,编为K1龛(图5)。

  K1龛:横长方形浅龛,横宽280、高32、深3cm。龛内浮雕地狱故事,自西向东分为6组。

  第1组2人(图6),残损严重。左侧者着犊鼻裤,双膝跪地,面右,被反手缚于立柱上。右侧者面左,着犊鼻裤,双手持物伸向左侧者嘴部,持物残损。

  第2组3人,头部均残。右侧者为僧人,面左而立,着袈裟,右手举于胸前,左手前伸,似与左侧两人交谈。左侧两人,均着犊鼻裤,面西而行,头顶火盆,盆内火焰灼灼。

  第3组2人,头部均残失。右侧者着宽袖袍服,腰间系带,双手持挂幡长杖;左侧者着右衽袍服,双手相交置于腹前。

  第4组中间浮雕奈何桥,桥上5人。拱形桥,桥身有6根小立柱,桥头两侧各有一根高大的柱子,桥下波涛汹涌。5人均头残失,面右行进。第1人着鸡心领宽袖袍服,腰系带,双手持挂幡长杖;其余4人,均着圆领袍服,腰系带打结,前3人雙手托方盒状供物,第4身呈供养状。

  第5组4人。最右侧1身牛首,双角,面左,身体略向前倾,右臂前伸,臂上搭条帛,似在训斥身前的亡者,仅露出上半身,疑为牛头鬼卒;第2身蜷缩于第1人旁,面右,蹲坐于地,着犊鼻裤;第3人头部残失,着犊鼻裤,双手缚于胸前,面向牛头鬼卒;第4人头部残失,着犊鼻裤,左手上举,手残失,右手置于第3人身后,身体强壮,应是鬼卒。

  第6组3人,头部均残。右侧两人均面左,着犊鼻裤,一手胸前握拳,一手举于身体一侧,身体消瘦;第3人僧人形象,面向右侧两人,着袈裟,右手持锡杖,左手前伸。

  正壁(北壁)

  北壁有3龛造像和8则题记,自西向东编为K2-K4龛、T1-T8题记(图7)。

  K2龛:舟形,宽59、高117、深15cm。龛内浮雕菩萨,头部残失,胸佩璎珞,身着三层衣,内为菩萨襌衣,中为僧祇支,外为羽袖衣,右手持莲蕾,左手伏掌置于莲蕾上方(手残失),结跏趺坐于工字型须弥台承托的仰莲座上,菩萨高55、肩宽21、肘宽30cm,座高46、宽45cm。龛右题记T1、T2、T3。

  题记T1:楷书阴刻竖6行,文为:

  施主丁瑋、丁琮等,/同發願心修/聖智菩薩一尊,見存者/增福增壽,亡過者早生/天界。甲申歲次崇寧三/年二月八日讃訖。

  题记T2:楷书阴刻竖2行,文为:

  憲花一尊,施主/丁瑋、女弟子薛氏。

  题记T3:楷书阴刻竖3行,文为:

  憲花一尊,施主/權真、妻嚴氏、/男權標、小弟權俊。

  K3龛:圆拱形,宽94、高118、深10cm。龛内浮雕自在坐观音及飞天。观音,残损严重,高发髻,袒上身,斜披络腋,颈饰璎珞,右臂直伸抚搭置于右膝上,左手下垂撑于台座上,下身着短裙,右腿曲起足踩座面,右腿自然下垂足踩莲垛,跣足,自在坐于山石座上。山石座矗立于水池中央,座上搭有帷幔。观音高98、肩宽28、肘宽45、膝宽55cm,座高92、宽81cm。观音下方水池中雕刻云龙,位于观音台座腰部左侧,龙在团云中露出上半身,龙首上昂望观音,右前肢上举持摩尼宝珠,左前肢下伸,呈供养观音状。龙及团云高20cm。

  龛上方左右两侧各雕一身飞天。右侧者头东脚西仰身侧卧于卷云中,翱翔状,上身袒露,项饰璎珞,飘带绕肩,右手上举托钵状物,钵盛花,左手下伸持花,下身着长裙。左侧者头西脚东俯卧于卷云中,乘云而下飞翔,上身袒露,飘带绕肩,双臂前伸,双手握圆钵,钵中可见花朵,下身着长裙。两组造像均横宽44、高20cm,飞天身长19cm。

  观音龛左侧龛沿雕山石形台,上置杨柳净瓶。杨柳净瓶高16、宽5cm。

  观音下方山石座右侧雕一组乘云人和两只小鹿。乘云人为一主二从,站立于团云中,头部均残损,团云飘浮于水面上。中间主人,着圆领宽袖长袍,双手供养状,身高25cm。右侧侍从,着圆领宽袖长袍,双手供养状,身高15cm。左侧侍从为女像,头部残,可见两侧垂下的发髻,着宽袖长袍,拱手,身高15cm。乘云人物右侧岸边浮雕两只小鹿,均昂首望观音。前一只头部和四肢下部残损,口衔花枝供养观音。前一只高16cm;后一只高10cm。

  观音下方山石座左侧雕一组取经人,三人一马(图8)。第一身僧人光头,身着袈裟,面向观音,五体投地跪拜,身长16、高8cm;第二人位于马前,头部残损,上仰望观音,着圆领窄袖衣,腰间系带,右手上举搭凉棚,左手握缰牵马,高21cm。马头部略有残损,驻足站立,右前腿抬起,背负鞍鞯,上有莲座承托经卷,经卷包扎整齐,上部发出光束。莲座下有祥云。马身长25、高28cm。马后人,仅存轮廓,高21cm。

  题记T4:位于观音龛右,飞天造像下方,阴刻楷书竖4行,文为:

  阿弥陀佛一尊,/施主秦志成、妻堯/氏、楊義、妻秦氏,/崇寧二年五月六日了必(畢)。

  K4龛:舟形,宽70、高124、深7cm。龛内浮雕菩萨,残损严重。菩萨长发披肩,衣着与K2龛内菩萨基本一致,右手置于胸前,手和臂均残失,左手置于腹前,手残失,结跏趺坐于工字型须弥台承托的仰莲座上。菩萨高51、肩宽21、肘宽32、膝宽38cm,座高51、宽45cm。龛右题记T5、T6、T7,龛左题记T8。

  题记T5:位于龛右上部、杨柳净瓶左侧,楷书阴刻竖7行,文为:

  下生佛一尊,施主白才,妻/劉氏、男白手政。/釋迦牟尼佛一尊,施主/白水交(郊)戶戶小玉、清信女/弟子龐氏,/長安青石作人介端、/男介子用、小弟介政。

  题记T6:阴刻楷书竖5行,文为:

  大施主狄文順、男狄進、女弟子/張氏、又女子張氏,打空子一所,內修/觀音、文殊、音(普)賢、地藏、十王[艹刂](等),/崇寧三年二月十五日了并,/青石匠介子用、姪(侄)兒介玉。

  题记T7:阴刻楷书竖3行,文为:

  施主/張全,作阿難/一尊,妻蕉氏。

  题记T8:位于龛左上方,阴刻楷书竖5行,文为:

  丁珎,施慈氏菩薩壹尊;/清信女弟子陳氏,施羅漢一尊;/同男□□[艹刂](等)施羅漢一尊,/□ (崇)寧□□(年)四月八日訖,/青石匠介子用。

  右壁(西壁)

  该壁有10龛造像、6则题记,自北向南、自上而下依次编为K5-K14龛、T9-T14题记(图9)。

  K5龛:圆拱形,高56、宽40、深6cm。龛内雕罗汉一尊,头部残损,内着右衽交领衣,腰间系带,外着覆头衣,双手裹于衣內,结跏趺坐于工字型山石座上,座上覆帷幔。造像连台座通高48cm,罗汉高26、肩宽11、肘宽17、膝宽20cm,座高22、宽30cm。龛右题记T9、T10。

  题记T9:宽20、高37cm。阴刻楷书竖5行,文为:

  施主共修聖佛,/狄文順、呂義、尹進、白榮、白進五人等,/崇寧二年四月八日/必(畢)記。

  题记T10:阴刻楷书竖3行,文为:

  施主/杜謹共妻孫氏,/修羅漢一尊。

  K6龕:圆拱形,宽40、高56、深6cm。龛内雕罗汉一尊,头部残损,着右衽袈裟,双手捧物置于胸前,结跏趺坐于工字型山石座上,座上覆帷幔。造像连台座通高48cm,罗汉高26、肩宽11、肘宽16、膝宽20cm,座高22、宽30cm。龛右题记T11。

  题记T11:宽7、高11cm。阴刻楷书竖4行,文为:

  施主/呂氏、男張申、妻/白氏,修羅漢一/尊。

  K7龛:圆拱形,高56、宽40、深6cm。龛内雕罗汉一尊,头部残损,头扭向右上侧,着通肩袈裟,袖手,结跏趺坐于束腰山石座上。像连台座通高48cm,罗汉高26、肩宽11、肘宽18、膝宽22cm,座高22、宽30cm。龛右题记T12。

  题记T12:宽7、高12cm。楷书阴刻竖3行,文为:

  施主/張氏,共男狄二奇,共/修羅漢一尊。

  K8龛:圆拱形,宽123、高127、深7cm。龛内雕三尊像,残损严重,仅存轮廓。主尊坐于工字型须弥座上,右腿盘曲于座面上,左腿自然下垂足踩莲垛;隐约可见头光和背光痕迹,原或彩绘头光和背光;身高111、残宽72cm,座高46、宽51cm。两侧胁侍均立于莲台上,莲台下方有如意云朵,像高约26cm。

  K9龛:龛及造像均毁,具体情况不详。

  K10龛:圆拱形,龛左下部残损严重,龛宽47、高56、深4cm。龛内雕罗汉一尊,残损严重,可见其为坐姿,身着交领衣,通高约40cm。龛左有侍从小像1尊,龛右题记T13。

  侍从面向龛内罗汉,头部残失,可见其长发垂至小腿部,上身赤裸,双手捧物,捧物残失,上方发出两道光束,腰系草裙,跣足,高19cm。

  题记T13:宽8、高14cm。阴刻楷书竖3行,文为:

  延安苻(府)/張用和、郝氏,修/羅漢一尊。

  K11龛:圆拱形,宽79、高57、深8cm。龛内雕3尊罗汉,均头部残损,着三层衣,内两层右衽衣,外层袒右肩袈裟,结跏趺坐于工字型山石座上,手印不同。右侧罗汉,右手姿不详,左手置于膝上(手残失);中间罗汉,右手举于胸前持经卷状物(残损),左手置于左膝上(手残失);左侧罗汉,袖手。三尊造像大小基本一致,罗汉高27cm,座高20、宽24cm。龛右题记T14。

  题记T14:宽7、高12cm。楷书阴刻竖3行,文为:

  施主/張氏,共男狄畔叔,/修羅漢一尊。

  K12龛:舟形,宽65、高92、深6cm。龛内雕普贤菩萨,残损严重,可见其高发髻,结跏趺坐于工字型须弥台承托的仰莲座上。须弥台束腰部正面浮雕一头大象,头北尾南而卧,头部残损,残存象鼻。像高44cm,座高41、宽37cm。

  K13龛:大龛,横长方形,宽256、高32、深3cm。龛内浮雕地狱十王,自北向南为5组。

  第1组,12人,分左、中、右三部分。中部3人,为冥王及其侍从。冥王居中,头部残失,面向右,着圆领宽袖袍服,腰系宽带,右手上扬,似在讲话。冥王身后露出椅背上部,身前案几上置笔、墨、砚和展开的卷子;左侧侍从,头部残,面带愁容,着圆领窄袖衣,手中持卷宗;右侧侍从,头部残失,着圆领袍服,腰间系带打结,双手持账簿。左部4人,为文吏,自北向南:第1身,头部残,戴冠帽(似无脚幞头),着圆领窄袖袍服,腰系带,双手相握置于胸前,着鞋,正面站姿;第2身,戴展脚幞头,头向左偏,着宽袖袍服,盘腿而坐,右手持笔,右手展卷;第3身,位于第2身后,头部残,着双领下垂式袍服,双手举于胸前呈供养状,正面站姿;第4身,头部残损,可见幞头的展脚,着宽袖袍服,袖手,怀抱账簿。右部5人,面朝冥王;自北向南第1身残损严重,上身着窄袖短衣,下身着短裙,跣足;第2身头部残失,戴枷锁,上身赤裸,下身着短裙,双手被缚,跣足;第3身为童子,全身赤裸,左手紧紧抓住第2人的裤脚,右手置于胸前;第4身头部残失,戴枷锁,着犊鼻裤,双手被缚,跣足而立;第5身位于第4身上方,仅露出上半身和一只脚,上身残损,可见其卷发,环眼高鼻,右臂举于胸前(手、臂均残),左手举于头顶(手残),下部露出一脚,三趾。

  第2组,5人。自北向南第1身,上半身残损严重,可见其着袍服,腰系带,着鞋,为男像;第2身头部残,垂发,上身着双领下垂式宽袖衣,下身着裙,双手合十,着鞋,为女像;第3身位于第1、2身前,为童子像,头部残失,着窄袖袍服,腰系带,双手供养状,着鞋;第4身为童子像,上半身残,与第3身形象基本一致;第5身残损严重,可见其上身着宽袖衣,下身着裙,应为女像。

  第3组(图10),5人,为冥王及其侍从。冥王居中,头部略残,面相圆润饱满,着圆领宽袖袍服,右手执笔,左手抚案,面向左;冥王身后露出椅背,身前案几上置砚、墨和展开的卷子。左侧侍从为女像,头部残损,垂髻,着宽袖袍服,双手托卷轴状物。右侧侍从为女像,头部残损,垂髻,上身着宽袖袍服,下身着裙,双手托圆盒状物。案几左侧有2人,前为男像,仰头望冥王,着窄袖袍服,腰间系带,双手托卷轴状物,着鞋,站立;后亦为男像,头戴展脚幞头,面部残损,着宽袖袍服,怀抱账簿。

  第4组,地狱酷刑,有5人。厚厚的石板下露出两人:左侧者背部朝上,头北脚南,着犊鼻裤,双手似被缚于背后;右侧者仰面朝上,头南脚北,高发髻,高鼻,着犊鼻裤,右手上举撑地。石板上站立两人,身体强壮:左侧者头部残损,圆眼,嘴微启,着犊鼻裤,左手握拳上举,右手握拳置于胸前,双腿微曲,跣足,面向左侧牛头鬼卒;右侧者头部残损,嘴巴紧闭,嘴角下垂,着犊鼻裤,双手握拳上举,跣足。石板左侧站立一身牛头鬼卒,头部残损,可见双角,肩部扎巾,下身着裙,左手持长棍,右手指向站立于石板上的两人,跣足。

  第5组,5人,为冥王及其侍从。冥王居中,头肩部残,着宽袖袍服,腰系带,右手举于胸前(手残失),左手抚案身前案几上置笔、墨和砚。冥王左右两侧各有一侍从女,均头部残损,垂髻,着宽袖袍服,双手托物(或为账簿)。左侧侍从女像外侧另有一人,为男像,头部残损,着圆领窄袖袍服,腰系带,双手托物(不详)。案几左侧亦有一人,头戴展脚幞头,面部残损,着宽袖袍服,双手持账簿,正面站立。

  K14龛:大龛,横长方形,宽261、高35、深3cm。龛内浮雕地狱十王,自北向南为5组。

  第1组,3人,为冥王及其侍从。冥王居中,头部残,着圆领宽袖袍服,双手隐于案几下;前置案几,案几左侧剥落,案几上置笔砚。左侧侍从仅漏出上半身,造像残损剥落严重,应为女像,可见其垂髻。右侧侍从头部残失,女像,着圆领袍服,双手托物,似为账簿。

  第2组,5人,是文吏和亡者。自北向南第1人头部残,头戴展脚幞头,身着圆领宽袖长袍,袖手,站姿。第2人头部残失,面向右,身体略向前倾,着犊鼻裤,左手握拳上举,右手残失,似置于第3人肩部,跣足而立。第3人头和左肩残,面向左,左手前伸,右手举于胸前,着短裙,立姿。第4人头和身体残损,面向左,左手上举,右手残失,着犊鼻裤,立姿。第5人头及上身残损严重,可见其面向左,上身着窄袖短袍,腰系带,下身似着紧身裤,左手前伸,右手残。造像左侧有一根立柱,仅见残痕。

  第3组,7人,是冥王、善恶童子等,大致分为左右两部分。左部3人为冥王及其侍从,均位于案几后,仅露出上半身;冥王居中,头部残损,着宽袖衣,左手隐于案几下方,右手执笔,身后露出椅背,身前案几上置砚、墨和展开的卷子;左侧侍从头部残损,头戴展脚幞头,身着圆领宽袖长袍,袖手,怀抱账簿;右侧侍从,头部残损,着圆领袍服,双手托账簿状物。右部4人,自北向南第1人面向业镜,梳发,面部残损,着圆领窄袖衣,左手抱卷宗,右手指向业镜;第2人位于第1人前,头部残,上身赤裸,胡跪,双手按第3人背部,身体强壮;第3人头部残损,面向业镜,仰首,束发,着犊鼻裤,双手被缚,上身趴在第2人右膝上,双膝跪地;第3人右侧有一根立柱,柱身上部系业镜;第4人为善恶童子,女像,面部残损,垂髻,着交领宽袖长袍,双手持杆秤正在称量,正面而立,秤杆左侧挂小布袋,右侧挂秤锤。

  第4组,5人,表现地狱酷刑。自北向南第1人头部残损,面向右,上身着圆领窄袖衣,腰系带,下身着裙,双手持长柄斧。第2人头部残损,着犊鼻裤,双手推磨盘,木轴一端的绳子挂在脖子上;第3人头部残损,左手举于胸前,右臂弯曲前伸,右手残失,仅露出上半身;第4人头部残损,高发髻,上身赤裸,头向左侧转,望第3人;第5人头及上半身残,可见其着犊鼻裤,双手推磨。

  第5组,5人,表现地狱酷刑。自北向南第1人头部残失,身体健硕,左手提绑缚第2人手脚的绳子,右手握第2人的头发,身体略向右倾,欲将第2人丟进右侧的臼形器中;第2人面部表情痛苦,手脚被绑缚与背后,头南脚北,整个身体被第1人提在空中,前面地上置臼形器;第3身高髻,全身赤裸,飞身跳起,右腿屈膝正欲撞击捣向臼形器的大锤;第4、5人残损严重,站姿,面朝左侧。

  左壁(东壁)

  9龛造像、3则题记,自北向南、自上而下依次编为K15-K23龛、T15—T17题记(图11)。

  K15龛:舟形,左下部残损,宽62、高110、深7cm。龛内雕自在坐观音,残损严重,可见观音左手撑于台面上,右手抚搭于右膝上,左腿自然下垂,右腿曲起足踩座面,游戏坐于工字型山石座上。像高约46、座高41cm。观音台座下部左侧站立2人:第1人残损严重,仅存脚部,着鞋,高18cm;第2人仅存残痕。龛外右侧线刻山石图案,线刻山石台座上置杨柳净瓶(残损严重),位于圆光中。

  K16龛:略呈长方形,宽66、高48、深7cm。龛内雕2主尊3胁侍并1狮子。右侧主尊,头部残损,头戴披帽,着右衽袈裟,胸部微袒,右手于腹前握摩尼宝珠,左手覆掌置于左膝上,右腿自然下垂足踩莲垛,左腿盘曲平置于座面上,跣足,像高41、肩宽13、肘宽18、膝宽23cm。右侧胁侍,头部及身体左侧残失,可见其着宽袖袍服,双手托物(物残),着鞋,站立于主尊台座上,高22cm。台座前有一头卧狮,头北尾南,头部和背部略残损,回首,匍匐于地,尾上扬,狮身长15cm。左侧主尊,右手上举施说法印,左手覆掌置于左膝上,衣着、坐姿、尺寸均与右侧主尊一致。两主尊之间侍从,头部残失,着圆领宽袖长袍,双手托长方形供物,着鞋,站立于主尊台座上,身高21cm。左侧胁侍,仅存轮廓,站立于主尊台座上,高约21cm。龛外左侧题记T15。

  题记T15:阴刻楷书竖4行,文为:

  施主/尹晏、男尹永昌、/女弟子郭氏、/曹氏、王氏,天藏三尊。

  K17、K18、K19、K20龛:均为圆拱形龛,龛均高约40、宽约55cm。每龛内雕两尊像,现损毁严重,仅存造像轮廓,均为坐姿,应是罗汉造像。K19号龛外左上方题记T16。

  题记T16:下部残,宽8、残高10cm。阴刻楷书竖3行,文为:

  施主/尹進,共妻兒□……/修弟(第)一尊羅……。

  K21龛:舟形,高105、宽56、深8cm。龛内雕文殊菩萨,腹部以上残损严重,可见其着袈裟,结跏趺坐于工字型须弥台承托的仰莲座上。须弥台束腰部浮雕卧狮,头北尾南,回首枕前肢,双眼紧闭,匍匐于地,尾巴扬起。菩萨高44、肩宽18、肘宽25、膝宽30cm;座高50、宽40cm;卧狮身长19、高11cm。

  K22龛:大龛,横长方形,上部残损,横宽226、高80、深3cm。龛内浮雕地狱十王,自北向南为4组。

  第1组,8人,为冥王及其侍从,均残损严重。冥王居中,仅见其端坐于案几后,身后露出椅背上部;身前案几上部残损,上置笔、砚和展开的卷子。冥王左右两侧各有一侍从,仅露出上半身;右侧者双手托账簿;左侧者,头部残,可见垂髻,应为女像,着圆领袍服,双手托卷宗。案几北侧2人,头部均残失;右侧者着宽袖长袍,双手托卷状物,着鞋,正面站立;左侧者着圆领窄袖长袍,腰系带打结,右手持念珠,左臂上举,手残失,身体向左侧转。案几南侧3人:第1人着圆领宽袖长袍,袖手,身体略向右侧转;第2人着窄袖长袍,腰系带,手中持物不详;第3人着袍服,腰系带打结。

  第2组,3人,地狱酷刑。右侧一人趴在刀剑林立的剑山中,头部残失,全身赤裸,刀剑刺穿其左手、胸部、右腿等处。剑山左侧有两人,前部一人为牛头鬼卒,头上有双角,面部残损,着犊鼻裤,双手持长棍,面向剑山站立;后面一人,头部残,着窄袖长袍,腰系带,双手拄骨朵。

  第3组,冥王及其侍从,现存7人,均残损严重。冥王居中,身后露出椅背上部;左上方题记T17;冥王身前案几残失。冥王左右两侧各有1侍从,仅存残痕。案几北侧有1人,头部残失,着圆领窄袖长袍,腰系带打结,双手托函状物,着鞋,正面站立。案几南侧有3人,残损严重;前部1身,可见其着圆领宽袖长袍,双手持展开的卷宗;后部右侧人物,着圆领袍服,怀中抱物类弓;后部左侧人物,仅见着窄袖袍服。

  题记T17:剥落严重,阴刻楷书竖行,现存4行,文为:

  ……□(石)匠介子用/……□維大王/……□尊/……□月十/……

  第4组,为冥王及其侍从,现存5人,残损严重。冥王居中,头上部残,可见其面相饱满圆润,着圆领袍服,双手隐于案几下,面向右;冥王身前案几上置笔、砚和账簿。冥王左右两侧各有1侍从,仅露出上半身,残损严重,仅存痕迹。案几北侧2人,前一身头及下半身残失,着圆领袍服,袖手,怀抱账簿;后一身仅存痕迹。

  K23龛:大龛,横长方形,横宽225、高80、深3cm。龛内浮雕地狱十王,自北向南分为4组。

  第1组,4人,为冥王及其侍从(图12)。冥王居中,头部残损,着圆领袍服,双手隐于案几下;身前案几上置笔、砚和账簿。冥王左右两侧各一侍从,仅露出上半身,均头部残损,着袍服,双手托卷宗,似为女像。案几南侧一人,残损严重,仅见头戴展脚幞头,站立。

  第2组,地狱酷刑,4人。右侧三足大鼎,鼎下见火焰,鼎内漂浮着人骨。鼎后1人,仅露出上半身,头部残损,垂髻,为女性。鼎左侧3人,均头部残失:第1人残损严重,面向鼎,胡跪,似在烧火;第2人为牛头鬼卒,可见双角残痕,着犊鼻裤,足三趾,双手持叉在鼎内搅拌;第3人着犊鼻裤,双手持长柄斧,正面站立。

  第3组,4人,冥王及其侍从。冥王居中,头部残损,头戴高冠,着圆领袍服,右手持笔,左手指向左前方,身后露出椅背上部,身前案几上置笔、砚和账簿。右侧侍从,残损严重。左侧第1人是侍从,着宽袖袍服,双手托账簿状物;第2人是侍从,头戴展脚幞头,面部残,着圆领宽袖袍服,怀抱账簿。

  第5组,地狱酷刑,3人。最右侧树立柱子,柱子上固定着带齿轮子。柱子左侧有3人,第1人上身残失,着犊鼻裤,双手被缚,面向柱子双膝跪地;第2人仅存痕迹,身体微曲,疑是押解第1人者;第3人仅存痕迹,头戴展脚幞头,正面站立。

  第6组,地狱故事,约7人,大多仅存残痕。自北向南:第1人着袍服,双手持锡杖;第2人位于第1人左侧前部,仅存左腿、三趾;第3人位于第2人左侧前部,仅存下半身,着短裙,跣足;第4、5、6人,分别位于第1、2、3人身后,均仅存残痕,第4、5身之间有一長矛,第6人头戴展脚幞头;第7人残损严重,似为牛头鬼卒,双手持三股叉。最左侧可见一座圆柱形建筑,下部残损,上部为锯齿状,或为监狱。

  前壁(南壁)

  壁面中央为窟口,两侧壁面开龛造像。东侧壁面现存3龛造像、2则题记,自上而下编为K25、K26、K27龛,T18、T19题记。西侧壁面现存2龛造像、2则题记,自上而下编为K28、K29龛、T20、T21题记(图13)。

  K25龛:圆拱形,宽26、高35、深6cm。龛内雕坐像1尊,仅存轮廓,通高33cm。龛右下方题记T18。

  题记T18:方首碑形题榜,下有莲座,左侧残损严重,残宽15、高18cm。楷书阴刻竖行,现存2行,文为:

  ……□張用和、妻郝/氏、男寒嬌。

  K26龛:位于南壁中层与东壁连接处,与东壁K21龛下部相连。圆拱形,宽22、高36、深4cm。龛内有造像1尊,头部残损,戴高冠帽,着宽袖长袍,袖手,倚坐,着鞋,像高27、座高9cm。龛左为题记T19。

  题记T19:,左侧残,宽13、高26cm。阴刻楷书竖4行,文为(图14):

  ……□(發)□(心)造空施主/五人等,狄文順、以[及]施主呂義、/延安府郝懷、張誠、男張用和,/長安青石介端、男介子用,同州金粉處□(士)王琦,甲申九月十一□(日)。

  K27龛:舟形,宽44、高74、深5cm。龛内雕天王,头及右腿残,身着甲胄,项系巾带,腰穿抱肚,脚蹬战靴,右手举于胸前,左手拄锏支地,高60、肩宽20、肘宽30cm,锏长30cm。

  K28龛:舟形,宽40、高60、深5cm。龛内雕坐像,仅存轮廓,下部为工字型台座。龛下题记T20、T21。

  题记T20:残宽8、高13cm。阴刻楷书竖行,现存2行,文为:

  ……/尹□共□/善神一尊。

  题记T21:宽8、高18cm。阴刻楷书竖3行,文为:

  阿弥陁佛壹尊,/施主李溢、女大姐,/同修。

  K29龛:舟形,宽48、高73、深6cm。龛内雕天王,头及上身左半部均残,装束与K27龛的天王像一致,右手拄锏支地,高63cm,锏长32cm。

  二 相关问题研究

  贺家沟佛爷洞石窟现存造像风格统一,应是同时期开凿完成的,现存21条题记中有明确纪年者5条,时间集中于崇宁二年(1103)四月至崇宁三年九月间,可知洞窟造像雕刻于崇宁二年至三年间,洞窟的开凿时间当更早一些。在明确了洞窟基本内容和开凿时间之后,我们将对造像题材、造像工匠和功德主等进行简要考察。

  (一)造像题材

  大量造像题记多与造像存在较为明确的对应关系,据此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出窟内主要的造像题材内容,如:T1“圣智普萨”对应K2龛内菩萨造像,T2、T3“宪花”两尊对应K3龛上方一组飞天造像,T8“慈氏菩萨”对应K4龛内菩萨造像,T8两尊“罗汉”疑是对应K16龛内的两尊罗汉造像,T9“圣佛”对应K8龛内佛像,T10、T11、T12、T13题记中的“罗汉”分别对应K5、K6、K7、K10龛内罗汉造像,T14“罗汉”疑对应K11龛内右侧罗汉造像,T15“天藏三尊”对应K16龛内左侧主尊及其两侧胁侍,T16“第一尊罗汉”疑对应K19龛内左侧罗汉造像,T17“大王”对应K22龛第3组中的地狱冥王造像,T20“善神”对应K29龛天王造像,T21“阿弥陀佛”对应K28龛内坐佛造像。以上题记所见部分造像题材较为少见,略作考释。

  题记中的“圣佛”(T9)和“圣智普萨”(T1),佛教经典中并无此等名号的佛和菩萨,推测是对佛、菩萨的赞美或者敬称,而非具体的佛、菩萨名号。

  题记中“宪花”(T2、T3)一词亦不见于佛教经典,而富县大佛寺第2窟北宋开宝六年(973)题记提及“陈彦温造献花壹对,一心供养”,结合两窟造像内容,认为这里的“宪花”应即“献花”,乃指向佛献花者,该窟后壁K3龛上方两身飞天均手中托钵盛花,呈散花供养状,正符合题记内容。

  据考证,K16龛内造像为并坐地藏与天藏菩萨像,右侧主尊为地藏(手持摩尼宝珠,身前有金毛狮子),左侧主尊为天藏菩萨,右侧主尊及其左右两侧侍从组合即T15题记中的“天藏三尊”[5]377-379。

  题记T20将天王造像称为“善神”,相同的称谓亦见于延安唐代狄青牢第1、2窟题记“施主刘进、鱼谦,修善神两士”、“施主陈守谦,修善神两士”,天王造像为“善神”,佛教经典中也有“十六善神”“五十善神”“龙天善神”等称呼,就功能而言,善神即为护法神,可见此处的“善神”也是一种类似于赞美语或者敬称。

  除以上可明确对应造像的题记外,另有3则题记中的4尊造像现无法找到对应造像,分别是T4“阿弥陀佛”,T5“下生佛”、“释迦牟尼佛”,T7“阿难”,其中T4、T5位于后壁中央观音龛两侧肩部位置,位置突出,因而我们推测题记所述造像乃是洞窟后壁佛坛造像,是一组可移动的圆雕造像。而从题记中的造像题名来看,与陕北宋金时期流行的三佛造像身份吻合,类似实例见于子长钟山第10窟、黄陵万安禅院第1窟、富县拱桥沟石窟等19座洞窟{1},这类三佛造像组合形式较为固定,一般是释迦佛居中(跏趺坐、多结说法印)、阿弥陀佛居右(跏趺坐,手结弥陀定印)、弥勒佛居左(倚坐,多结说法印){2}。另据题记T7的“阿难”题名来看,佛坛上原亦有阿难和迦叶二弟子造像。据此,我们就基本明晰了佛坛造像的题材和组合形式。

  除以上题记中有明确题名的造像题材外,该窟还有两类较为重要的造像题材,分别是玄奘取经图和地狱十王图。玄奘取经图像,位于后壁K3龛内自在坐观音造像左下方,由三人一马组成,保存较好,对研究早期玄奘取经图像的产生、功能演变等相关问题均具有学术价值。地狱十王图像,由K1、K13、K14、K22、K23的组成。这是目前所知,陕西境内唐宋时期唯一一处地狱十王图像,为研究陕西地区唐宋时期的地狱十王图像提供了实物资料,特别是为复原唐代长安寺院壁画中的地狱图像提供了底本{3}。

  (二)造像工匠

  造像题记中多处提到造像工匠“长安青石作人介端、男介子用、小弟介政”(T5)、“青石匠介子用、姪(侄)儿介玉”(T6)、“青石匠介子用”(T8)、“□(石)匠介子用”(T17)、“长安青石介端、男介子用”(T19),介端、介子用、介政、介玉四名工匠皆出自宋金时期陕北地区较为有名的鄜州介氏工匠家族,在该窟题记中自称“长安青石作人”,或是他们初到宜川一带为了获得认可的权宜之计,绝非他们的实际籍贯。介端是介氏工匠家族的代表性成员之一,除该窟外,他还主持开凿了黄陵万安禅院第1窟、富县十八罗汉洞第1窟。介子用乃是介端的次子,亦是介氏工匠家族的代表性成员之一,由他主持或参与开凿的洞窟多达9座,除该窟外另有黄陵万安禅院第1窟、黄龙花石崖第2窟、富县庙沟罗汉堂第1窟、石佛堂第6窟、马渠寺罗汉堂第2窟、十八罗汉洞第1窟、阁子头第1窟、志丹城台第2窟、安塞建华寺第3窟。介政,是介端的第三子,他仅参与开凿了该窟和黄陵万安禅院第1窟,未见其单独或主持开凿的窟。介玉,则是介子用的侄子,应是介子用长兄介子元之子,其题名另见于黄陵万安禅院第1窟前廊{4}。从该窟相关题记内容分析,介端是此次开窟造像活动的总负责,洞窟佛坛上的圆雕像也是由他亲自带领子侄雕刻完成的,而介子用则是开窟造像的实际执行者,洞窟四壁造像似乎均是由介子用单独或带领弟介政、侄介玉等人共同完成的。

  (三)功德主

  从题记内容来看,贺家沟佛爷洞石窟是由狄文顺等本地功德主、来自延安府的张用和等人以及来自白水的户小玉、庞氏等人共同出资兴建的。狄文顺题名见于T6、T9、T19等3则题记,T6中明确称之为“大施主”,T19中将其列在“发心造空施主五人”的第一位,可见狄文顺其人应是该窟最为重要的功德主。另,从题记“大施主狄文顺、男狄进、女弟子张氏、又女子张氏”(T6)和题记“张氏,共男狄二奇”(T12)、“张氏,共男狄畔叔”(T14)中的功德主题名来看,题记T12和T14中的张氏应是狄文顺之子狄进的两位夫人,而狄二奇、狄畔叔分别是两位夫人所生之子。

  从题记“发心造空施主五人等,狄文顺、以[及]施主吕义、延安府郝怀、张诚、男张用和”(T19)的记述来看,除狄文顺外,吕义、延安府的郝怀、张诚、男张用和也是较为重要的功德主。吕义题名还见于题记T9,与狄文顺等人共同出资修造K8龛佛像。从题记“延安府张用和、郝氏”(T13)、“张用和、妻郝氏、男寒娇”(T18)、“郝怀、张诚、男张用和”(T19)内容来看,郝怀、张诚、张用和均来自延安府,就功德主题名排序来看,郝怀和张诚应是同辈,而张用和是张诚之子,张用和之妻又与郝怀同姓,故我们推测郝怀可能是张用和的岳父。

  大多题记中没有题写功德主籍贯,应均是当地人。这些功德主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出现,如:“权真、妻严氏、男权标、小弟权俊”(T3)、“秦志成、妻尧氏、杨义、妻秦氏”(T4)、“白才,妻刘氏、男白手政”(T5)、“张全……妻蕉氏”(T7)、“杜谨共妻孙氏”(T10)、“吕氏、男张申、妻白氏”(T11)、“尹晏、男尹永昌、女弟子郭氏、曹氏、王氏”(T15)、“尹进共妻儿”(T16)、“李溢、女大姐”(T21)等。个别题记中未明确注明亲属关系者,或同样是出自同一家庭,如:题记T1“施主丁玮、丁琮等”,T2“丁玮、女弟子薛氏”,T5“施主白水交(郊)户户小玉、清信女弟子庞氏”,T8“丁珍……清信女弟子陈氏……同男□□等”,T15“施主尹晏、男尹永昌、女弟子郭氏、曹氏、王氏”。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功德主相互之间可能存在某种亲属关系,如前述延安府的郝怀可能是张用和的岳父,再如题记T4中杨义的妻子可能是秦志成的姊妹,所以这些功德主中的大多数可能正是由于相互之间存在的某种亲缘关系而纠集起来共同出资开窟造像的。

  结 语

  贺家沟佛爷洞石窟,创建于北宋崇宁二、三年,是由以本地功德主狄文顺为首的多个存在一定亲缘关系的家庭共同出资开凿的,造像工匠是来自鄜州的介氏工匠家族成员介端、介子用等人。该窟造像主要有佛坛上的三佛(阿弥陀佛、释迦佛、弥勒佛)二弟子圆雕像和四壁的自在坐观音(附玄奘取经图像)、文殊、普賢、弥勒菩萨、地藏与天藏、十六罗汉、地狱十王、善神、阿弥陀佛等,内容丰富,造像水平较高,对研究陕西唐宋佛教艺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1]贺玉轩.陕西宜川县发现宋代石窟[J].考古与文物,1988(4):30.

  [2]陕西石窟内容总录编撰委员会.陕西石窟内容总录·延安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7:281-284.

  [3]李静杰.陕北宋金石窟佛教图像的类型与组合分析[J].故宫学刊,2014(1):92-120.

  [4]李静杰.陕北宋金石窟题记内容分析[J].敦煌研究,2013(3):103-115.

  [5]石建刚.延安宋金石窟调查与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20:377-379.

《陕西宜川北宋贺家沟佛爷洞石窟调查与初步研究》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论文发表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陕西宜川北宋贺家沟佛爷洞石窟调查与初步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zhichengyz.com/lunwen/yishu/lishi/44981.html

我们的服务
  • 稿件预审

    快速预审、投刊前指导、专业学术评审,对文章进行评价

    立即咨询
  • 润色编辑

    校对编辑、深度润色,让稿件符合学术规范,格式体例等标准

    立即咨询
  • 学术翻译

    适用于语句和结构尚需完善和调整的中文文章,确保稿件达到要求

    立即咨询
  • 文章查重

    数据库包括:期刊、文章、书籍、会议、预印书、百科全书和摘要等

    立即咨询
  • 期刊推荐

    让作者在期刊选择时避免走弯路,缩短稿件被接收的周期

    立即咨询
  • 稿件格式修改

    根据目标期刊格式要求对作者文章进行全面的格式修改和调整

    立即咨询
  • 协助提交稿件

    帮助作者将稿件提交至目标期刊投稿系统,降低退稿或拒稿率

    立即咨询
  • 投稿附言指导

    按照您提供的稿件内容,指导完成投稿附信(cover letter)

    立即咨询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