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英美等西方国家相比,德国智库的优势在于其政府直接资助的公共智库比重高、影响力强,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机制好,激励性强,政策研究方式的转变也适应了形势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学术型智库成主力
学术型智库是德国数量最多的智库类型,占德国智库的75%。其组织形式又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由政府直接建立但在公共部门指导原则之内独立运作的政策研究机构,如国际关系和安全事务研究所。二是非大学的政策研究机构,最有代表性的是“莱布尼茨研究所”。这些政策研究机构群更强调自身超党派、超政治立场的性质。三是附属于大学的政策研究中心。这类智库在组织方面虽隶属各大学,但其主要运行经费则部分来自政府,部分来自私人基金会。如着名的慕尼黑大学应用政策研究中心就受到欧盟以及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和贝塔斯曼基金会的资助。
代言型智库在德国不如在奉行自由主义政治经济政策的英美国家盛行,其规模也远没有那么大。较常见的是那些依附于各行业协会的政策研究机构,如德国贸易联合会、雇主联合会、纳税人联合会以及其他一些宗教特殊利益团体,都设有政策研究组织。近年来,德国一些大的利益集团对代言型智库的兴趣和资金投入较以往有明显增加。
在德国,各主要政党都有支持各自政策主张的“政治基金会”。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基金会有6个。这些基金会虽然在政治上支持各自的党派,但并没有组织隶属关系,不像一般代言型智库那样对背后的利益集团具有那么强大的依附力。
公共资金保障智库公益性
德国社会高度期望智库能够与企业特殊利益划清界限,因此受政府财政资金资助的智库比例非常高。据统计,德国有75%以上的智库接受政府公共资金的资助。德国联邦和州政府,一般对各州学术型智库的资助按照1∶1的比例均摊。
德国政治基金会的资金同样绝大部分来自德国联邦和州的公共预算。根据阿登纳基金会公布的2010年度预算,公共财政资金占全部资金总量的96.8%,仅有0.5%的资金来自私人捐助。2008年到2010年,每年平均有4亿多欧元注入6大政治基金会。这些资金主要以三种形式划拨给各基金会:行政资金,用于维持基金会各机构的正常运转,约占年资金总额的30%;项目资金,如国际合作、政策研究、人才培养、留学生资助等项目资金,约占年预算总额的近70%;特别资金,主要用于分担各基金会政治教育工作的费用。这种以公共财政资金对智库进行直接支持的运作机制,保证了智库免受利益集团的过多干预,更容易从全局角度开展符合公众利益的政策研究。
适应社会政治变迁的新趋势
随着政治社会环境的变迁,德国智库本身的构造、角色以及对公众和决策过程的影响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趋势一:以项目资金主导智库发展。近年来,德国政府对智库的资助开始逐渐由过去以行政资金为主向以项目资金为主的方向转变。尤其是几大政治基金会的资金构成,主要以项目资金为主。德国学术型智库目前平均只有45%的资金属于项目资金,但项目资金正逐渐成为主导智库发展运行的关键。这一方面有助于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真正用于有用的政策研究;另一方面也便于跟踪资金使用情况,以及立法和审计部门对成果的问责。
趋势二:成果面向公众开放,将大众作为目标群体影响政策制定。近年来,不少智库意识到,人民与政党或其他政治组织的纽带正在因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科技力量的发展而弱化。因此,智库通过内部研究影响少数政治精英进而影响决策结果的可能性已是今非昔比。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德国智库开始更多地将自己的政策研究通过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向公众开放,将大众而非少数政治精英作为自己的目标群体,以便通过影响更广泛的舆论和民意的方式达到影响政策走向的目标。
趋势三:成果形式适应新媒体传播。随着智库影响决策方式的转变,其成果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更多的智库和政策研究所越来越注重撰写观点简明、可读性很强的小论文、报告或专题分析概要,为决策者和公众提出明确的建议和可能的方案。这些成果形式适应了新兴传媒领域的需要,很容易被电视或网络媒体转载,最大程度地使智库的意见进入公众的视野。
《公共投资主导德国智库评职称论文发表刊物》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论文发表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公共投资主导德国智库评职称论文发表刊物
文章地址:
https://www.zhichengyz.com/lunwen/jingji/caikuai/23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