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提供论文发表咨询,国际出版,专利申请,英文期刊投稿咨询,SCI,SSCI,EI源刊,A&HCI,SCOPUS等高端学术咨询服务

推荐好友
扫一扫,关注最新学术知识和资讯

扫码关注公众号

职称驿站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官方微信号
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寓美育与语文教学之中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文学论文发布时间:2011-04-28 15:42:17浏览:

  摘要:美育与语文教育都是对培养和发展人的文化素质起重要作用的一种教育。美育是语文教育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育深刻的人文性和丰富的情感性特征使得它自身成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阵地和重要途径。从文化内涵来看,语文教育中蕴含着精神美育和自然美育;从作用方式看,语文教育的情感性特征决定了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离不开美育,美育渗透在语文教育之中,两者相辅相成。
  关键词:美育;语文教学;审美情趣;审美创造
  对美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蔡元培曾说过:“各科无不于智育作用中,含有美育之因素。”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所谓美育即审美教育。语文是各种美的集大成的学科,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资源。语文审美教育是一种寓知识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教学方式,它是以美学和审美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欣赏和创造能力为直接目的的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利于增加语文教学的深度从而培养、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如何将美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呢?
  一、意境熏陶,培养审美情趣
  美育的特点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所谓意境是指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主观的情思与客观的物境,即意与境、情与景、神与形的交相融渗,高度统一,达到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神形兼备、韵味无穷的境界。意境熏陶可以帮助学生从作品的表层走向深层,使他们能领悟作品中蕴含的美,从而促使他们得到思想感情的升华。当然对于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教师要运用适当的方式,适时的进行点拨,让学生顿悟、意会,从而产生审美的愉悦。美国教育家帕克曾经说过:“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审美感知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感觉能力和感知能力。感觉能力是初级阶段,是基础;感知能力是高级阶段,是提高。它反映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的认识规律。语言是语文的基本材料,美妙的人生、美丽的景色、美好的情愫,在文学作品中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丰富多彩的课文内容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美的意境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了美的内涵。
  比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词的开端就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连串叠字。如果只是单纯的理解这些词的字面意思,学生可能无法将身心融入词的情和景之中。教师在讲解中注意启发引导,渲染出词的那种悲寂、凄惨的氛围。从词的开端我们不难看出词人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若有所失,希望能找到点什么东西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打发自己那空寂的时间。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毫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所笼罩,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悲寂、清冷、空虚、复杂的氛围已经笼罩了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教学时如能抓住这些关键性叠词展开分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就会把学生带到文学作品的意境中去。寻找带着哀愁与幽怨的曲子,配乐朗诵,让学生们在情绪上受到感染,这样便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审美欲望,使他们由感知形象外在的美到感知形象蕴含的美,逐渐融入整个身心,达到心有所感,情为所动,从而能使他们在听课期间自然产生一种美的愉悦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美是语文的基本属性。语文教材大都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佳品,其本身就与美结下了不解之缘。马克思说道:“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想要使语文教材变成美的化身,教师就要利用多媒体等设备,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情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架起学生与作品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看看那些栩栩如生的画面,听听那声情并茂的录音,感受一下那些瑰丽的词句,这样他们的精神便处于轻松的状态,他们的审美情趣也会慢慢培养起来,尽享学习的乐趣。
  二、情景联想,激发审美创造
  高尔基指出:“只有当读者象亲眼看到文学家向他表明的一切,当文学家使读者能根据自己的个人的经验,根据读者自己的印象和知识的积累来想象、补充增加文学家所提供的画面、形象、姿态、性格的时候,文学家的作品才能对读者发生或多或少强烈的作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是用语言来表现的,它对于人们来说是间接的形象,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联想便尤为重要。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审美内容需要通过学生的审美活动去观察、想象、体味和领悟。
  毋庸讳言,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将美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使学生在美的感染中学好语文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是每个教师的职责。欣赏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联想的过程是它眼前的形象得到延伸、充实和丰富的过程,是一种生动的审美再造。假如在欣赏文学作品时缺乏联想活动,僵化在字面上,又怎能感受其中丰富的美?美存在于各个领域,浩瀚的大海、连绵的山脉、无垠的草原、一泻千里的瀑布、如情似画的江水、银装素裹的雪景是大自然的美,也是直觉的美。这些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是真真切切的美。但是也有一些不是直接可以用肉眼看到的,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的。诸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奔放豪迈、雄奇壮丽,“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悱恻,“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无尽相思。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启发、乃至反复的审美训练去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认真的去感受美、体味美,激发他们的审美创造力。
  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诗人先是通过枫叶获花,秋风瑟瑟,渲染出一副凄冷苍茫的画面。“黯然伤神者,唯别而已矣”,于如此悲风秋夜,送客的落寞之感,更是从景中委婉传出。接着词人花大量篇幅写了琵琶女精湛的琴艺,那种欲喜欲悲、欲思欲泣的音乐旋律牵动了多少人的心,最后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道出的辛酸又岂是字面意思所能尽含,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去启发引导学生了解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只有如此学生才会更好的融入作者的意境,对意境进行能动积极的创造。

《寓美育与语文教学之中》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论文发表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寓美育与语文教学之中

文章地址: https://www.zhichengyz.com/lunwen/yishu/wenxue/8463.html

我们的服务
  • 稿件预审

    快速预审、投刊前指导、专业学术评审,对文章进行评价

    立即咨询
  • 润色编辑

    校对编辑、深度润色,让稿件符合学术规范,格式体例等标准

    立即咨询
  • 学术翻译

    适用于语句和结构尚需完善和调整的中文文章,确保稿件达到要求

    立即咨询
  • 文章查重

    数据库包括:期刊、文章、书籍、会议、预印书、百科全书和摘要等

    立即咨询
  • 期刊推荐

    让作者在期刊选择时避免走弯路,缩短稿件被接收的周期

    立即咨询
  • 稿件格式修改

    根据目标期刊格式要求对作者文章进行全面的格式修改和调整

    立即咨询
  • 协助提交稿件

    帮助作者将稿件提交至目标期刊投稿系统,降低退稿或拒稿率

    立即咨询
  • 投稿附言指导

    按照您提供的稿件内容,指导完成投稿附信(cover letter)

    立即咨询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