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提供论文发表咨询,国际出版,专利申请,英文期刊投稿咨询,SCI,SSCI,EI源刊,A&HCI,SCOPUS等高端学术咨询服务

推荐好友
扫一扫,关注最新学术知识和资讯

扫码关注公众号

职称驿站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官方微信号
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构建旧城区和谐发展的新模式 —以青岛旧城开发与环境改造为例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城市管理论文发布时间:2011-04-28 16:02:04浏览:

  摘要新城区的扩张和旧城区的滞后,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主要矛盾之一。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新旧”矛盾(如图1)。旧城区开发中的“拆与建”所带来问题,也成为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课题。研究青岛旧城区的人居环境改造、特色街建设和区域资源整合,比较区域内外的新变化;试图探索新时期适合城市自身和谐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旧城区开发,人居环境,商住建设,特色街区
  
  
  1.0旧城区的沿革
  
  青岛旧城区是早期青岛的城郊地段。据史料记载,青岛早期的城市开埠范围以老市府为中心沿海线呈带状发展。1914年前后青岛市区分为青岛区、鲍岛区,即为欧人区和华人区。鲍岛区位于现在的胶州路、辽宁路段,居住人群基本为社会中下阶层。20世纪20年代日本急于扩张,又在鲍岛区内的上海路、馆陶路开辟了侨居住宅和商业网点,成为重要的商住集中区。二战时期日本独霸青岛,又在胶东路民居区掀起建设高潮,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曾均居各区之首,成为青岛传统的商住区。解放后的青岛老市区仅为“海泊河—长春路--延安三路—西南海岸线”范围内的沿海带状地带,包含现在的西部港口沿海区、南部旅游沿海区、中部商住区三大部分。改革开放后青岛城市向东北呈带状形扩张,给处在西南边角地带的老城区带来人口和交通双重压力,此时老区进入旺盛的发展时期。90年代的青岛进入新一轮的城区扩张时期,城市经济重心东移,东部新区进入建设高潮。新世纪初形成“拥湾发展”大框架;此时西部老城区的问题凸显,进入的衰退期。功能区位的改变,丧失了原有的优势,人居环境老化也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问题。2008青岛新政时期,青岛进入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居城市历史新时期。因此,旧城区的科学开发和人居环境的商住建设成为我们面临的历史性问题。
  
  2.0旧城区老化的基本表现
  
  首先,从空间结构角度分析,根据青岛的城市开埠和地理现状,城市版图成“三角形”向东北呈带状发展。中部老城区,自身的发展空间狭小、土地利用率低,短期效应等问题,单一的旅游纪念销售业表现为发展禁锢和衰退(如图2)。相比之下,青岛“东部战略”的长期有效的推进,南部沿海历史性旅游区,政府的打造和扶持成为地方品牌性区域。新旧城区的变迁,改变了原有带状发展的城区结构,局部的惰性或激化,逐渐演化为区域的不平衡性。人居空间和城区功能的互为困扰,进一步表现为城市区域性的衰退现象[1]。
  其次,从物质角度分析。青岛老城区,建筑主要为小住宅和公寓楼。早期20年代日本侵略青岛时的建筑多使用了一些轻便材料,是历史的早期大杂院,这类小住宅多以2--3层为主,损坏严重。公寓楼多为70-80年代公建宿舍、集体福利房,小区无物业管理,是现代城市的城中院。这种多以独立或共用门院为生活方式的矮户区,成为老城问题的集中区。90年代前期首批开发的商住房,底层为商铺,上层为住宅,配套不完备等。建筑形态的老化、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等超负荷运转,人群密集、蜗居习惯等,形成物质性的衰退。新旧城区结构的变革与矛盾,呈现出一种扑朔迷离的复杂景象,互相依存,此消彼长。如何依托老区的旅游观光和休闲购物等优势,进行外围人居地带健康有效的融入,如何进行老城区的区域经济、产业资源更新组合;这不仅是城市自身发展的紧急经济问题,更是实践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问题。
  
  3.0旧城区分化的基本原因
  
  城市的变迁除外部结构因素,还有经济政策、发展机遇等内部因素。这里就青岛旧城区的自身发展概况集中分析如下:
  一、人口问题
  青岛中部城区由早期的华人区发展而来[2],老青岛居民多集中于此,本土居民长期受租赁居住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的双重压力,商住零售点和流动商贩比例高。城区空间上,同时又受扩展区人口的冲击。原以中山路中心的老城区,地域偏于海边,外来人口的入住空间少,无新经济注入。老城区成为无活力的“重锤形”人口分布的中心地带(如图3)。总体上人口密度大,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m2的窮境,成为为发展不和谐的首要问题。
  二、交通问题
  青岛城市三面临海,前有海岸线、中有城市山林、后有海泊河李村河阻隔,东西不畅,南北拥堵,不得已的单行道交通管制。形成青岛特有的“倒T”形的总体交通路网和交通流量分布(如图4)。中部老城区是青岛的腹地;不仅承载着各沿海景区和市区各部分的枢纽性交通,同时受东部、北部长途汽车站、飞机场等窗口型经济运营的多重压力。
  三、政策与管理
  自身发展空间和政策的双重短缺。原有的老城区,无储备用地,新建项目的选址多是落空,城中院等改造难度大,成为现代城市的盲区。设施老化,模式固化,老城区又成为城市问题集中区。受短期效益影响,易成为政策上的搁置区。
  四、时代与机遇
  在城市化加剧的现实情况下,全国各地的老城区、旧城区的物质空间和结构形态互为禁锢的实情比较普遍,受限因素多,机遇少。青岛的旧城区处在沿海带状地带,青岛为首批开放沿海城市,老城区也在80~90年代进入发展的最佳时期,栈桥、火车站、中山路的改造是前部沿海曾领先成为青岛市级商贸中心。随后,前部老城区存在着“短期效益、过度开发”等问题;中部老城区发展机遇减少,渗透能力弱,更是表现出市场饱和经济形式的单一性,老城区的各类城市问题逐步升级。随着中央“科学发展观”的提出,08年前后的青岛特别注重地方特色和品牌战略建设,特别是奥运伙伴城市的营运,老城区的青岛也受新一轮城市建设的影响,开始迈出坚实的新步伐。
  
  4.0老区城和谐模式的初级阶段
  
  青岛构建和谐城区起步早,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人居环境的物质性改造,不仅是建筑的拆建工程,要解决好“拆、建、修”的问题,更要解决好城市生态环境的综合问题。涵盖居民的生活、居住、休闲、购物、出行、旅游等切身利益,依据城市的整体资源优势,讲究方法科学,进行土地、产业、文化、信息等资源整合。主要包含建筑改造、交通改造、环境整治、商住市场设施等基础工程,还包括区域经济开发等,探索旧城区开和谐发,营造整体的城市生态环境一大难题。老城区一般开埠时间早,有着长期的历史文化和区域经济沉淀,有其地域风俗、人文习惯的多样性。这些城区的介于沿海旅游区之外,同时又是旧城区的腹地,城市基础设施比较陈旧和老化,由于改造难度大,曾几度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盲区。旧城的发展要发掘自身的优势和资源,使之成为城市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城区环境的专题改造[3]等,既立足于切实解决居民生活困难提升生活质量,又在一定程度上使旧城区的物质性老化、城市人群、区域结构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构建旧城区和谐发展的新模式 —以青岛旧城开发与环境改造为例》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论文发表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构建旧城区和谐发展的新模式 —以青岛旧城开发与环境改造为例

文章地址: http://www.zhichengyz.com/lunwen/xingzheng/chengshi/8487.html

我们的服务
  • 稿件预审

    快速预审、投刊前指导、专业学术评审,对文章进行评价

    立即咨询
  • 润色编辑

    校对编辑、深度润色,让稿件符合学术规范,格式体例等标准

    立即咨询
  • 学术翻译

    适用于语句和结构尚需完善和调整的中文文章,确保稿件达到要求

    立即咨询
  • 文章查重

    数据库包括:期刊、文章、书籍、会议、预印书、百科全书和摘要等

    立即咨询
  • 期刊推荐

    让作者在期刊选择时避免走弯路,缩短稿件被接收的周期

    立即咨询
  • 稿件格式修改

    根据目标期刊格式要求对作者文章进行全面的格式修改和调整

    立即咨询
  • 协助提交稿件

    帮助作者将稿件提交至目标期刊投稿系统,降低退稿或拒稿率

    立即咨询
  • 投稿附言指导

    按照您提供的稿件内容,指导完成投稿附信(cover letter)

    立即咨询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